第一百七十一章 愛民的皇帝,優秀的首輔(第1/3 頁)
「陛下能知曉如此多的民情,且也主動想了惠民安民的法子,可見陛下勤政愛民之德!」
「臣自陛下降諭,將新政目的,在富國強兵基礎上,增加惠民一項後,也根據實際之民情,想了一些以利導之,使上下之民皆能增利而使得國家更加昌明隆盛的法子!」
「而不是一味節儉,不開源。」
「這些法子倒也與陛下所提的不約而同。」
「另外,臣已擬好了,如何更好將取之於民的內帑、國帑用之於民,進而反哺國帑、內帑的細則。」
「陛下雖愛民如子,且遠超於臣等讀聖賢書之人,但陛下的錢和朝廷的錢,也不能白花。」
「士紳商賈狡黠甚於小民,也更難處置。」
「所以,需有制度防備,而不能直接給錢或給技術,以謹防其拿到陛下和朝廷的錢就漂沒掉,而並不實心做事,或者實心做事而做大後就反噬朝廷和陛下,脅迫陛下和朝廷不但給他錢,還要給他權,乃至為他亂政。」
「哪怕陛下讓皇親國戚或家奴拿陛下的錢去搞,也得防備他們靡費帑銀,而不幹實事,使天家將來因此矛盾叢生,且陛下到時候也會陷入,殺則絕情,不殺則國難正的兩難之境。」
「所以,臣才擬了相關細則,且請陛下御覽。」
張居正這時說了起來,且從袖中拿出了一本很厚的奏本,躬身且雙手託舉起來。
張宏接了過來,遞給了朱翊鈞。
朱翊鈞沒想到張居正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還擬了細則,算是真的把他昔日要求改革要惠民的話放在了心上。
朱翊鈞不禁心想,難怪自己剛才這麼說,張居正會兩眼一亮,原來是發現自己和他想到一處去了。
但其實,張居正不僅僅是因為朱翊鈞和他想法一樣才覺得驚喜,而是他根據朱翊鈞這一想要拿出錢惠民的言行,看出了自己的皇帝學生是真的把百姓掛在了心上,也願意花精力去了解民情,乃至主動利用錦衣衛去了解新政推行後產生的一些社會問題。
要知道,能願意被動聽進一些反應問題的意見的皇帝,都已經算是明君了。
何況,還是會主動去發現問題的皇帝呢。
這才是張居正真正驚喜的原因。
他發現自己培養的這位皇帝學生,不是因為好大喜功才願意勤政,而是真的愛民,甚至比他還愛,比他還把百姓當人。
因為其實按照張居正本來的理念,對於在新政推行後增加的流民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是等其變成亂民而直接剿殺的。
畢竟,這樣做是不用傷害地主階級利益的,甚至利於地主階級。
原因也很簡單。
如像九嶺山一帶增加的棚戶流民,在透過自己的勤勞進山開墾出田地,與興辦起各類造紙、製茶等小作坊後,就會被當地權貴豪紳盯上而眼饞起吞併之意。
…
另外,這些普通百姓興辦的手工業,也搶佔了當地權貴豪紳們的市場。
畢竟漢人多是崇尚節儉,如果可以選擇,寧用便宜的次等品,也不會用昂貴的高檔品。
因而,當地權貴豪紳們自然痛恨這些來這裡開發的棚戶流民,也想侵吞他們的產業和田地,而增加自己的利益。
再加上,本就有的排外心理。
所以,當地的權貴豪紳們就支援地方官吏對這些棚戶流民加重盤剝,乃至直接逼其造反,最後全部消滅,一起鯨吞了這些棚戶流民的利益。
歷史上,張居正就是這樣選擇的。
在九嶺山一帶的流民棚戶被後,他就讓潘季馴、鄧子龍派大兵圍剿,物理消滅這些了因無地而遷徙到
九嶺山一帶的八萬多流民棚戶。
最後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