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子六衛(第2/3 頁)
朱翊鈞聽後點首道:“朕記得趙卿家當年就提過此事,如今難得先生也提議此事,朕準了!”
“陛下聖明!”
張居正與諸執政公卿也都忙奉承了一句。
於是,增兵強軍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就這麼被決定了下來。
而接下來,樞密院便因此奏請得旨意,從京畿來歷明白的壯勇中招募壯勇,和從來歷明白的邊軍中抽調邊勇,組建新的親軍衛,設定兵額為五萬兵馬。
同時也給遼東增加了三萬兵額,且確定在奴兒干設安東都護府,以及給宣府、大同、山西也增加若干兵額。
總計,大明要增加十來萬兵額的糧餉開支。
不過,這裡面不同的是,親軍衛不用吃空餉,會實打實的練兵五萬。
畢竟皇帝朱翊鈞自己直接統率的兵馬,也沒必要靠吃空餉來發財。
同時,朱翊鈞也不會用吃空餉的方式,來拉攏親軍衛的軍官,而會直接用每年固定給皇帝的金花銀,來作為打賞親軍衛的花費。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倒是會有皇帝會摳門到連親軍衛也不發足餉,而坐視其為大戶家奴的情況,而相當於主動放權,結果也就什麼事都做不了。
朱翊鈞自然不會這樣做,他不會主動讓自己手裡的刀,變成一把生鏽的刀。
最終,由樞密院呈題本進言,朱翊鈞准予,而下詔旨重組虎賁、羽林、金吾三軍,且各軍分左右兩衛,相當於設天子六衛,而由天子直接指揮,加上現存的錦衣衛,其實這樣一來,天子直接指揮的兵馬是七個衛。
本來,到大明的現在,因親軍衛大多已名存實亡,且大多也都該由兵部管理,如今劃歸樞密院管理,而沒有歸兵部的錦衣衛和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這四衛營裡,除錦衣衛外,另外四衛營則皆歸了御馬監掌管,故而天子在這之前本來能直接指揮的只有錦衣衛。
而現在,改為七個衛歸天子直接指揮,則無疑是真的加強了皇帝的兵權!
既然要天子直接指揮,那這親軍七衛的主將官校就得直接由皇帝任命,主將也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能再由文官掌管。
故親軍衛的主將,是皇帝可以直接中旨任命或罷黜的。
一道手諭就可以決定,而不用透過外朝文官知道。
而親軍衛的主將也會被授予直接密奏天子和承接聖旨的特權,而不經通政司與六科,也不受樞密院鈞令。
這樣一來,也算是提升了武臣的地位。
一改大明自土木堡以來,越發文貴武賤的現實。
而開始有,武臣能直接與天子接觸,而不透過文臣轉達的機會。
但詔旨到六科時,被兵科左給事中謝傑的封駁了回去!
謝傑封駁的理由是天下無事,不應妄增,靡費國帑,以及邊軍調入親軍衛,恐生不測。
言外之意,現在沒什麼大的戰事,強兵沒有必要。
而把五千人規模的南兵調到親軍衛,陛下就不擔心戚繼光謀亂嗎?
理由還是充分的。
但本質上的目的,朱翊鈞在知道六科封駁了自己的詔旨後,就很清楚。
他知道,這是許多文官士大夫,依舊不希望自己這個皇帝親自指揮的兵馬強大起來的緣故。
而皇帝只能做個禮法上被最為尊崇的傀儡存在,而要行權也只能透過文官政體來行權。
要知道,他們連唯一還受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都想裁撤的,都不希望其繼續存在,何況這次是重組七個衛讓皇帝直接指揮?
讓七個衛的武臣直接可以聽命於皇帝,而繞開文官政體,成為天子近臣。
這是真的觸碰到了文官政體裡的大多數士大夫的底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