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議論軍機(第2/2 頁)
江一麟、金學曾等人:
“諸位且議議吧,議出個結果來,就以樞密院名義上一份題本給陛下,向陛下奏明樞密院關於接下來國朝戎政之方略佈局的建言,而請聖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國朝自五軍都督府之軍議權為兵部所奪後,兵部就因諸事冗雜且疲於應付各類錢糧不足之事而無暇議定戎政方略,致使很多兵事突然發生時而無準備之策,如庚戌之變與倭亂髮生時,一開始兵部就很無措!毫無準備之方略!”
“如今,樞密院既然設立,就得彌補這一弊病,為天下戎政先提出方略,以作為督撫處理邊事之綱。”
方逢時接著又補充起來。
自夏言與曾銑因提收復河套之議而被誅殺後,已經沒有大臣敢再提收復河套。
儘管收復河套的確意義重大。
而如今,方逢時敢提出來,且還是在河套一帶的蒙古諸部已經因為俺答和貢而不再襲擾邊鎮時,就足以說明其本人的確在軍事戰略上的佈局是有魄力的,乃至不惜再提收復河套一事。
要知道,大明歷史上就是因為沒能一直解決河套一事,乃至萬曆初期國力強盛時也沒收復河套,使得在萬曆中期,河套一帶又發生了戰事。
方逢時此時提出來,也算是目光長遠。
“本堂先說吧。”
方逢時說著就道:“首先,以本堂之見,河套現在不宜談恢復之事,主要是和貢未久,西北還未生亂,尋不到契機,只能先利用眼下和貢的機會,慢慢教化,安插錦衣衛細作,以備將來。”
“可現在蒙古順服,那是因為我方兵馬漸強,而一旦承平日久,我方官兵漸惰,則蒙古必再擄掠,而不肯以貿易取利。”
“胡夷素來是畏威而不懷德,所以將來還是少不了一場大仗,也少不了要收復河套,而斷敵之基的。”
方逢時說後,江一麟就道:“西南若改土歸流,最當警惕的便是楊氏、安氏、奢氏這三家土司。”
“但西南山險族雜,故將來欲要順利應對大戰,當以夷對夷!”
“此時也應先大量教化當地生夷,使漢化之熟夷更多,如此可以編熟夷為官軍,而對付土司兵,必能事半功倍!”
方逢時點首:“殷少保也是這樣想的。”
接著,曾任過遼東巡按的葉夢熊則道:“遼東女真最應堤防的當屬建州女真!不過王杲已死,建州勢弱,如今倒也無礙。”
“只是,難免女真將來會同蒙古俺答有板倉一樣,而有自己的佃農,進而不再只是能擄掠,而能組建重兵,擴土募兵。”
“所以,朝廷最好還是盡屠其族,或者教化其族,也與西南一樣,改土歸流,否則,難免將來再成巨患。”
俞大猷這時說道:“這麼說來,就不只是西南要改土歸流,是西北蒙古和東北女真都得該土歸流!”
“那這樣的話,朝廷有這麼多銀子去改土歸流嗎?”
“改土歸流最難的不是怕土酋們造反,最難的是要拿錢糧去招撫被土酋統御的番民,還要花錢糧去教化他們;”
“或者屠盡他們,雖有違仁道,但要想殺盡,也是很費軍餉的,而不比只是平亂安邦。”
“總之,改土歸流能不能行,就在於看朝廷是否有足夠的國帑去做這事!”
方逢時聽後點首:“俞老將軍所言乃老成謀國之言,比我等文臣還要明白,如今是得想想先改土歸流哪裡比較好。”
“為什麼不先渡海平倭,以增財源?”
金學曾這時突然問了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