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第1/2 頁)
束。他所主管的上海工運工作也多採取速戰速決的行動。對於工作方案,要經歷上海區委、
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和中央工作會議屢次的商討,許久才能解決,表示不耐煩。他老是以&ldo;急
待解決&rdo;為理由,要求舉行聯席會議或另行指定一個行動委員會來處理。他更不願聽那些馬
列主義的說教,認為坐而論道只能貽誤事機。他在上海工運中進行工作時不用說服的方法,
而採取強迫的手段。他認為根據實際情況的行動是最重要的,甚麼&ldo;中央集權&rdo;、&ldo;一知半解
的教條&rdo;,都是廢話。
在當時幼齡的中共,一切都是為了急赴事功,因而這種歧見未致演成嚴重的爭執;但後
來中共內部的一切糾紛,卻多少與最早的這種分歧有關。不僅武漢時期的中共內部紛爭是循
著這個脈絡而來的,即後來米夫派的王明、秦邦憲等,也多少繼承著彭述之的衣缽,而後來
毛澤東的&ldo;馬列主義中國化&rdo;,則與當時的實際工作派,可說是一脈相承的。
1第四次代表大會當選的中央委員的名單,我已不能完全記憶清楚。只記得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
蔡和森、瞿秋白、譚平山、彭述之、羅章龍、項英、王荷波等十人是當選的。其中李大釗、羅章龍二人,當
時在北京,譚平山在廣東。
2漢冶萍工會是由安源煤礦工會、漢陽鋼鐵廠工會、大冶鐵礦工會聯合組織起來的,為當時長江中部一
帶的主要工會。
第二章職工運動的復甦
由於工會組織的恢復,一九二五年春各地的罷工事件日益增多;而這年二月間上海日本
紗廠工人的罷工,又是&ldo;五卅&rdo;運動之前,罷工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列強之中,日本在華工業是首屈一指的,它利用不平等條約的特權,在中國境內開設
了各種工廠。那時日本在中國境內所設定的紡織廠,共有四十一所,在上海一地即有三十七
個廠。紡織業間的競爭相當劇烈。日廠資本既雄厚,又有不平等條約為護符,不惜採取降低
勞動待遇的手段,來維持和增加利潤;同時對中國民營的紡織廠;積極進行吞併和排擠。這
些事首先引起紡織工人醞釀反抗,也引起中國工商界的憤怒。
日本紡織廠中資力最雄厚的是&ldo;內外棉株式會社&rdo;,它在中國有十六個廠;其中十一個在
上海。中國工人在&ldo;內外棉&rdo;做工的境況之慘,簡直如處地獄。工人分日夜兩班,每班每天
工作十二小時;眾多的女工和童工,每天平均工資不過一角多一點(約五分美金)。他們的食
宿條件,壞到難以形容。管理工人既嚴格周密,額外剋扣工資的事件,又層出不窮;打罵工
人,更是司空見慣。進而發明瞭一種獨特辦法來榨取利潤;它利用中國人民的困窮和大量失
業,招收大批男女童工,設立集中營式的訓練所,名之為&ldo;養成工&rdo;。以這種&ldo;養成工&rdo;制度,
用來對付反抗力較強、工資較高的男女成年工人,因此,成年工人之被淘汰者,日益增加。
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ldo;內外棉&rdo;第八工廠傳出大批成年男工被開除的訊息,引起工人的
7/185
----------------------- pa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