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第1/2 頁)
1關於共產國際不贊成退出國民黨政策的指示,陳獨秀先生在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日發表的告全黨同志
書中曾加說明。他說:&ldo;我在三月二十日事變後,對國際報告中陳述我個人的意見。主張由黨內合作,改為
黨外聯盟;否則,其勢不能執行自己的獨立政策;獲得群眾的信任。國際見了我的報告,一面在《真理報》
上發表布哈林的論文,最嚴厲的批評中共有退出國民黨的意見,說&l;主張退出黃色工會與退出英俄工委員會,
已經是兩個錯誤,現在又發生第三個錯誤‐中共主張退出中國國民黨&r;;一面派遠東部長吳廷康到中國來,
矯正中共退出國民黨之傾向;那時,我又以尊重國際紀律和中央多數意見,而未能堅持我的提議。&rdo;
2段在國民軍將失勢時,曾暗中勾結京畿駐軍唐之道部,作奉軍的內應,以圖取得奉張的支援,不料為
國民黨所窺破,乃有四月九日馮部鹿鍾麟收繳執政政府衛隊槍械之變。段逃匿東交民巷,通電報告政變;而
執政政府也就此消滅了。
3見張其駒著《黨史概要》第二冊第五一九頁‐臺北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年初版。
4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大綱第八條的全文是:&ldo;出征動員令下後,即為戰事狀態,為圖軍事便利起
見,凡國民政府所屬軍民財政各部機關,均須受總司令之指揮,秉承其意旨辦理各事。&rdo;
5見《蘇聯陰謀檔案彙編》第二冊中國共產黨類第六十三頁。
6這次擴大會議決議案全文見《蘇聯陰謀檔案彙編》第二冊中國共產黨類第六○頁至第一二一頁。
第十二篇 武漢政府時期
第一章 軍事佔領下的武漢初期
一九二六年七月開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軍事上節節勝利,先後擊敗吳佩孚、孫傳芳
等軍閥勢力,次第佔領了長江流域各省,而形成了以左傾赤化見稱於世的武漢政府時期。但
由於革命陣營內各派勢力的相互傾軋衝突,結果,由遷都問題的分歧而演進到寧漢的對立,
由寧粵的清共而演進到國共關係的全面破裂;內外交逼的武漢政府,卒亦隨之瓦解,而造成
向右轉的蔣介石將軍的勝利。中共在此一幕歷史劇中,由於留在國民黨內合作這一政策走到
了絕路,也由於本身實力和經驗的不足,更由於莫斯科歷年來指示的錯誤,以致那時陷於既
不能令,又不受命的困境,而遭到慘重的失敗。這些失敗的事實,也許為中共後來之能夠卷
土重來提供了寶貴經驗;但我今日追述往事,緬懷無數同志同胞犧牲的頭顱熱血,是不無餘
痛的。
漢陽漢口相繼為北伐軍攻克的訊息傳到上海以後,我曾在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提議中
共中央應即準備,以便從速遷往武漢。我的理由是中共中央不能老在上海&ldo;亭子間&rdo;裡,對
各地的革命與戰爭,遙遙作書面的指導;應該移到中心地點的武漢去,抓緊時機,實地指揮。
我指出這與中共中央和鮑羅庭的北伐應以武漢為據點,沿京漢線向北發展的戰略是相吻合的;
而且武漢一經成為政治中心,則湖北區委的職責必隨之加重;中央如仍留在上海,則前此上
53/185
----------------------- pa 205-----------------------
《我的回憶》第二冊
海廣州間意見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