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路上怎不見妖魔來吃我?(第2/2 頁)
身返還之意...而且他也不想跟天庭之人多做糾纏。
太白金星見狀,眼中也透出了幾許疑惑,急忙道:“法師何去?”
何去?
法海乃是後世高僧,別說是三藏法師自西天取來的真經,佛門的典籍少有他不精通的...更何況他本身對於佛法,另有獨到見解。
既如此,又何須往西天去?
直接去金山寺開壇講佛就是了。
說來也是緣分,三藏法師出家之地竟也名曰金山寺,可惜並非同一家寺院。
在佛法一途,法海同靈山主流相左,或許正是如此,才不得靈山慧眼,“蹉跎”於凡俗之中。
尤其是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一說,最不認同,否則也不至於捏碎成佛舍利,雖說是情緒上漲之舉,但並非沒有緣故。
此刻東土正缺高深佛法,豈非正是機遇?
念及此處,法海便準備回返長安。
佛者在於天,在於地,在於眾生,唯獨不應只在西天。
誰說除了西天靈山,世間便無高深佛法?
但行出幾步,忽覺不妥當,三藏法師前往西天取經,看似是受了唐王之命,其實還擔著莫大的干係,只是自己對西行之事所知並不詳細...若自己此刻做出反覆之舉,恐惹禍端。
若是惱了靈山的一眾菩薩佛陀,別說傳揚佛法,怕是三界都沒自己的立足之地。
法海縱然自負,卻也不認為自己能夠與靈山作對。
這位領著天兵的星君,恐怕也是在暗中護持三藏法師的人馬,又思量到被天兵捉拿的熊山君,心中暗自盤算,莫非這九九八十一難,難道真如傳言一般,多是逢場作戲?
念及此處,法海回頭道:“馬兒與行李不知散落何處,小僧正要沿途尋找...還未曾請教仙長尊號。”
“貧道李長庚。”
“原來是太白星君,小僧有禮了。”
雙方淺談一二,心中皆有顧忌,自是沒有多言。
天庭與靈山畢竟不是一個系統,現在大致處在一個在合作中競爭的關係,三藏法師的變化雖然讓他感到奇怪,但...這跟天庭有什麼關係?
自己的任務就是讓唐僧平安過了這座山,雖然過程有些波折,但任務還算是順利完成。
至於其他的,就算其中有什麼算計,也得等自己回去稟報了玉帝,讓他們去頭疼。
只是...觀此法師行徑,卻不知這一路上安排下的九九八十一難,就竟是誰人之磨難。
法海看了看太白金星領著天兵天將返回天界的背影,心中卻在反思自己剛才衝動的行為,三藏法師雖是高僧,但目前終還是凡俗,與自己剛才降妖除魔時的形象大不相符,若是無人問詢自是最好不過,可若是天庭與靈山的神佛探究起來,還是得想一個說辭。
太白金星不問,可不代表觀音菩薩與靈山諸佛也能視若無睹。
法海尋到了白馬,背上了行囊,牽著馬走入了山嶺之中。
出了大唐地界,倒也並非全是窮山惡水。
寒颯颯雨林風,響潺潺澗下水。香馥馥野花開,密叢叢亂石磊。鬧嚷嚷鹿與猿,一隊隊獐和麂。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
只是...
“這一路上,怎不見妖魔來吃我?”
wap.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