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蔣總統的一系列作戰密令,讓毛人鳳感到自己好象成了國防部長,有些應付不過來。但他理解蔣總統的處境,因為他比誰都明白,沒有蔣總裁就沒他毛人鳳!如今蔣總統在桂系李宗仁的逼迫下被迫下野並且在下野的第二天冷冷清清地回到了奉化的溪口鎮,讓李總仁代行總統之職,頂出來與共產黨談判,以爭得捲土重來的喘息機會。可沒想到已經擁有四百萬人民解放軍的共產黨硬要逼迫國民黨簽訂&ldo;不平等&rdo;的停戰協定,氣得將總裁一頓&ldo;娘希匹&rdo;地大罵張治中無能,並高喊:&ldo;老子決不答應簽字!&rdo;國共和談破裂,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竟迅速地橫渡長江,蔣總統飛去杭州與李宗仁等磋商應變之計。可萬萬沒有想到,解放軍渡江後分路追擊國民黨窮寇,其中一路直指他浙江的老巢,讓蔣總裁感到了&ldo;山魚欲來風滿樓&rdo;的沉痛,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了大好河山,幾至無立錐之地的絕望!惶慌之際,他只得坐木筏乘汽艇,淚落滿面淒悽慘慘切切地奔向上海,以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可歷史再一次與蔣總統開了一個大玩笑,那上海戰役不僅沒有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反而更加加速了蔣家王朝的覆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蔣總統再一次把眼睛盯住了以四川為中心的大西南!
當時的四川包含今重慶直轄市,是一個物華天寶,歷史悠遠,有&ldo;天府之國&rdo;美譽的地方。蔣介石能看清地處四川盆地的&ldo;天府之國&rdo;,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的!
眾所周知,在蔣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事應有兩件:一件是追隨民主的先驅孫中山,另一件事是多次東渡日本留學。已經過去的歷史讓蔣介石明白,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和西方民主制度在本世紀的上半葉的中國是行不通的。而明治天皇卻是一位東方的彼得堡大帝,他不僅成功地結束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而且促使日本帝國全面迅速強大,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把一個被西方列強稱為出產&ldo;怪物&rdo;的彈丸之地發展成為了欲與西方列強爭雄世界的強國。所以在幼小的年齡,蔣介石在內心深處一直把明治天皇作為效仿的榜樣!
蔣介石也是一個崇拜尚武精神的人,在他的軍事思想中,他不僅崇拜日本的武士道,而且也相容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的納粹精神,尤其是第三帝國的屠殺政策。中德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清王朝的末期,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之前,他就開始密謀反蘇反共的政策,他派人開始物色德國的軍事顧問以便日後與蘇聯決裂之時讓德國人取代蘇聯軍事顧問。蔣介石之所以青睞日本人和德國人,直接的原因是他認為日本軍隊和德國軍隊訓練有素、武器精良,可以作為改造中國軍隊的借鑑;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對德國人也象他對日本人那樣有好感和欽佩。青年時代,蔣介石就提出認為中國應向日本和德國學習,主張用日本的&ldo;武運長久&rdo;的尚武政策和德國俾斯麥的&ldo;鐵血政策&rdo;作為中國實現統一的原則,甚至提出口號&ldo;日本民族和德國民族的偉大精神乃是我們未來的榜樣。&rdo;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蔣總統一向崇拜的日本軍國主義卻覬覦中國多年並於1931年悍然發動了&ldo;九•一八&rdo;事變,這時的蔣介石只好孤注一擲,利用德國軍事顧問團協助國民黨軍隊同時對付日本侵略者、軍閥內戰和&ldo;圍剿&rdo;中國工農紅軍。所以抗戰初期即1932年的上海&ldo;一二•八&rdo;的松滬抗戰和1933年的熱河長城抗戰都是有德國軍事顧問直接參與指揮。爾後,德國積極支援中國抗戰,認為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列強沒有聯合或單獨干涉日本侵華的可能下,中國必須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