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2/3 頁)
起抓住,別抓馬鞍。&rdo;
文玹朝他點點頭,照著他的指點,收韁並抓住馬鬃,左腳踩著馬鐙,右腳一蹬地,便輕輕鬆鬆上了馬背。
阿蓮替她把裙擺整理好,退到一旁。
馬夫在前面牽著渠黃走了起來,孟裴走在她身邊,指點她要領。
馬兒在小步慢走時,坐在馬背上已經能感覺到明顯的顛簸。文玹試著放鬆身子,順應馬背的上下震動。
這麼慢速地走了會兒,她漸漸掌握要領,孟裴便教她如何用腰背與腿的力量控馬,但同時又要放鬆肩頸與手臂,始終維持雙手在馬背附近高度。
&ldo;此時是慢行,若是再快些,馬背顛簸愈加劇烈,那時便不能貼坐在鞍上,而是要稍許起身,夾緊馬腹,隨著馬背的起伏而動。&rdo;孟裴略停了停,想著怎麼說才更貼切,&ldo;就如小舟乘浪而行,浪起時小舟順浪而起,落下時亦跟著落下。與行舟不同的是,舟的起伏在浪起伏之後,完全是被浪託著。而你得比馬先起才行,但若提前太多,亦是不行,只要提前那麼一瞬即可。&rdo;
文玹試著照做,體會其中節奏。又騎了一段,這樣由馬夫牽著馬來回走,讓她覺得太過輕鬆無趣,便問孟裴道:&ldo;我可以自己騎了嗎?&rdo;
孟裴看了看四周,繁臺上遊人頗多,便對文玹道:&ldo;這兒若是讓馬夫牽著慢慢繞圈走還無妨,真要騎馬是不行的。&rdo;
文玹指著不遠處的道路:&ldo;去那兒騎吧。&rdo;
她對阿蓮道:&ldo;你就在這兒等我。&rdo;阿蓮點點頭,找了塊突起的青石坐下。
孟裴騎上那匹白義,和她一起沿路順坡緩行而下,一邊提醒她:&ldo;下坡時讓馬慢慢走,若是疾奔,容易馬失前蹄。&rdo;
文玹點頭表示知道了,收緊韁繩,不讓渠黃走快。
下坡之後,他們到了平緩之地,這條路通向繁臺附近的一條車馬道,他們便順著這條道騎了下去。
孟裴在文玹側旁以同樣的速度驅馬,指點她該如何控馬,糾正她做得不對之處。
他特意讓馬夫牽來的,是兩匹性子比較溫順聽話的馬,但即便如此,常人初學騎馬,少說也要花上幾天,慢慢掌握騎姿,適應馬背上的顛簸運動,並熟悉馬性,之後才能讓馬快跑起來。
但文玹因自幼練武的關係,力量與肢體柔韌性,以及平衡感都十分好,唯一需要的是熟悉馬性。
馬能分辨得出自己背上騎者是否會騎,也會欺生。同樣一匹馬,老手與新手去騎,馬對於相同指令的反應可能完全不同。
文玹膽子既大,身手也好,又有孟裴從旁細心指點,她給渠黃指令時果決而直接,根本不像是初學騎馬之人,不管是讓它向左轉還是向右轉,停下或是加速,渠黃都會乖乖地服從命令。
初初學會騎馬,讓文玹興奮不已,一心只想縱馬疾馳,車道又筆直易行,她漸漸越騎越快。
孟裴一直在旁,保持著與她相同之速,見她騎得快了便提醒道:&ldo;你不該用足中部踩馬鐙,應用雙足的前半部分踩在馬鐙上。以你身手,意外落馬倒是不會有什麼大事。但萬一落馬時,雙足有一隻勾在馬鐙裡脫不出來,就極為危險了。非但有可能被馬拖行,馬若是被驚到了,後蹄蹬踏,你還有可能被後蹄踢傷。因此應確保你的雙足隨時都能從馬鐙裡脫出來。&rdo;
文玹得他提醒,急忙把腳抽出來些,用前腳掌虛踏馬鐙。
她這麼騎了會兒,側頭看了孟裴一眼,忽然笑了出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