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力量,差不多需要四年的時間。
&ldo;積極的安排&rdo;
希特勒橫掃西歐的春季閃電戰所取得的令人瞠目的軍事勝利,促使日本
陸軍領導人敦促米內光政內閣加入軸心國條約,並利用英國在遠東的虛弱地
位。他們向法國維希政府提出要求,要在印度支那建立空軍基地,同時向英
國施加壓力,要他們封鎖滇緬公路,準備對中國國民黨進行一次最後的大規
模進攻。料到這將引起美國對日實行石油禁運,東京就加快步伐與荷蘭談判,
要求荷蘭放棄她在東印度的大片屬地,使之成為戰略原料的另一來源。對倫
敦的英國政府和荷蘭流亡政府來說,抵制日本無止境的要求的唯一希望,看
來在於美國派遣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前往新加坡。
羅斯福總統充其量只打算在春季演習結束後將太平洋艦隊駐紮在夏威
夷。甚至這樣也遭到總司令詹姆斯&iddot;裡查森海軍上將的強烈反對。他認為,
他的六艘戰列艦和三艘航空母艦從西海岸基地可以更有效更安全地顯示它們
的存在。他的接二連三的警告終於使他失去指揮權,儘管斯塔克已解釋說,
艦隊仍將留在珍珠港,&ldo;因為人們認為你們的存在對日本入侵東印度可能有
威懾作用&rdo;。把美國海軍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太平洋,雖然對日本是一個警
告,但屢屢引起華盛頓的極度緊張和不安,因為它可能成為一次&ldo;打了就跑&rdo;
的襲擊的誘人目標。發出了許多警報,第一次是在六月二十一日,即德國和
法國簽訂停戰協定的前一天:全部防禦機構立即進入戒備狀態,以防可能來
自太平洋那邊的襲擊。許多警報是虛驚,不由得使人們對夏威夷產生了一種
虛幻的安全感。
一九四○年的整個七月份,當丘古爾重振不列顛以頑強抵抗德國的時
候,美國孤立主義者舉行集會和遊行,就象一個標語牌上所寫的那樣宣佈:
&ldo;美國人是不會來的!&rdo;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的日本,在希特勒取得了&ldo;西線
的勝利&rdo;之後,控制了日本命運的軍事官僚們聲稱他們也&ldo;不想誤了這班車&rdo;。
他們重新扶持近衛親王上臺,以實現他&ldo;建立大東亞新秩序&rdo;的諾言。一九
四○年七月二十六日,近衛親王宣佈了實現這個目標的行動計劃‐‐《應付
變幻之中的世界局勢的基本原則》,軍政界領導人&ldo;聯絡會議&rdo;熱烈透過了
這一計劃。這次透過的政策基於這樣一個設想:德國將很快打敗英國,從而
使英美停止干涉遠東。日本的首要任務是切斷蔣介石的供應線,使他處於孤
立境地,然後一舉結束&ldo;中國事件&rdo;;日本認為美國將接受現實局勢而不加
干涉。日本還將謀求與蘇聯達成一個中立協議,並希望和德國結盟將有助於
這個協議的達成。作為軸心國的一員,近衛信心十足地預言:&ldo;日本將作出
積極的安排,把英國、法國,荷蘭和葡萄牙的東方島嶼囊括在&l;新秩序&r;的
範圍內。&rdo;
&ldo;積極的安排&rdo;首先意味著要進行外交方面的嘗試。一旦這樣的安排還
顯得不夠&ldo;積極&rdo;,近衛就通知陸軍和海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