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另覓途徑擺脫這種困境,近衛親王首相於十一月十一日宣佈建立&ldo;東亞新秩
序&rdo;,以便將中國從&ldo;西方列強帝國主義野心的犧牲品&rdo;的傳統命運中拯救
出來。
亞洲新秩序
近衛內閣使日本走上&ldo;解放&rdo;亞洲的討伐道路之後,於一九三九年一月
辭職,讓平沼騏一郎首相的新政府來解決陸海軍之間就日本應否加入軸心閏
的三國條約、從而與德國共命運的問題上發生的爭執。海相及其副手山本五
十六海軍中將強烈反對結盟,認為這將導致與美國發生公開衝突,隨之而來
的可能是石油禁運和貿易制裁。他們的反對意見有效地阻止了日本與德國聯
盟,希特勒在對波蘭提出越來越苛刻的要求,毫無顧忌地將德國推向戰爭的
1 即海參威。‐‐譯者
時候,需要的就是這個聯盟。
東京中明它的政府&ldo;不懷任何領土野心&rdo;,這是人們聽慣了的調子。無
須這種宣告,人們就可以看山,日本的&ldo;亞洲新秩序&rdo;的藍圖與希特勒的&ldo;歐
洲新秩序&rdo;的計劃毫無二致。蔣介石和華盛頓都不接受這個&ldo;新秩序&rdo;,美
國拒絕考慮任何違反九國公約原則的行為。羅斯福當即宣佈給重慶政府二千
五百萬美元的貸款來進行戰爭。類似在南京的暴行的報導仍然出現在報紙的
頭版,亨利&iddot;盧斯在《時代》週刊上發表的支援國民黨人的事業的文章,鼓
動了已經受到賽珍珠文章的影響的公眾。
一九三九年春籠罩在大西洋上的戰爭烏雲使總統頗感不安,他設法避免
冒在太平洋上發生衝突的風險。除了孤立主義者的壓力之外,擁有很大勢力
的商業集團也反對這種冒險,儘管他們口頭上叫得不是那麼兇。他們正向日
本出口填餵日本戰爭機器的石油、紡織品、機械和戰略物資,以此獲得巨額
利潤。只是到了一月,乎沼首相領導下的軍人新年閣上臺,帝國軍隊在海南
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1登陸以後,人們才開始懷疑袖手旁觀的做法是否明智。
佔領了這些近海島嶼,日本人就有了進攻菲律賓群島、香港和印度支那的跳
板。
歐洲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排除了英國與日本對抗的任何可能性,英國政
府希望關國作出反應,派遣艦隊進入太平洋。同時倫敦的領導人試圖向澳大
利亞人作出保證,他們&ldo;將不會放棄我們在遠東的地位&rdo;,並且英國外交部
認為,&ldo;日本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任何威脅,不管是直接進攻還是以遠徵
新加坡的形式間接進行威脅,美國都不會長期無動於衷。&rdo;究竟怎樣無動於
衷,又能保持鄉長時間這是澳大利亞總理急切關注的問題。&ldo;英國所說的遠
東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近北,&rdo;羅怕特&iddot;孟席斯五月對坎培拉議會說,他宣佈
已派代表前往華盛頓,試探&ldo;特別是在英國眼下因與德國和義大利糾纏而不
能派遣必要的海軍部隊前往太平洋以遏制日本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對日本在
太平洋上的侵略行徑究竟持什麼態度。&rdo;
理察&iddot;凱西率領的澳大利亞代表團不安地發現,英國外交部相信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