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第2/3 頁)
未經官府備案就全部帶回了府裡。
無恥啊,茗華心裡罵翻了天。貽誤戰機?那是因為當時的氣候不利於出兵,東南濕熱,瘴氣重,很多水土不服的兵士上吐下瀉,戰力大損。趙默成愛兵如子,一邊讓部隊休整,一邊尋找抵禦瘴氣的藥糙,無意中發現東南多食薏苡仁,食之可抵禦瘴氣,廣發全軍。等兵士大部分恢復了才再度出擊,這怎麼算屯兵不出了?
按照他們的說辭,在部隊戰力最削弱的時候與以逸待勞的叛軍拼殺就是好的了?恐怕到時候又有什麼莫須有的罪責等著了吧。
至於說到明珠文犀,真是好笑,那就是薏苡仁啊,東南百姓家中最最常見的吃食。只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最普通不過的薏苡仁恰好是瘴氣的剋星。趙默成帶了一車回來?那是因為他腿上箭傷疼啊,平時陰天下雨都會疼的,到了那種常年cháo濕的地方怎麼會不疼?疼起來他就會想到茗華的手臂一定也在疼,在他跟兵士們一起吃了一段時間薏苡仁以後,發現疼痛見輕,欣喜不已,帶回一車種子,只為能夠移植到中原地區,能夠解除茗華和更多人的痛苦。
只可惜,功高莫震主。
當初吳王打下的東南,一直沒有很好地安撫,後來屢次反叛,華帝用人不利在當地已經完全失了人心,所以他才想到將汝陽公主遠嫁過去,結果適得其反。
趙默成出兵短短半年多,連打帶收服,一切平順。他帶去打東南的隊伍並不是他的嫡系,可是上下一心,將士用命。他明目張膽帶了一大車珠寶回來,居然連個上報的人都沒有,華帝怎麼能不忌憚?
西北、西南、東南都有了趙默成的印記,現在他居然自己主動要求去了寒冷邊塞,怎麼能讓他再像高山的騎兵一般,練出一支新軍來?不能。
所以,雖然這種狀告的並沒有什麼水平,卻正中了華帝的小心思,不能再讓趙默成在東北扎穩腳跟了。於是華帝接到舉報,查都不查,命趙默成三日內趕回渭邑。
只要趙默成應召回渭邑,馬上奪爵下獄。
茗華急忙讓趙有才飛鴿傳書給蕭水生,不要走官道了,驛道上傳得依然是幾個孩子的吃喝拉撒。
只要趙默成在東北,即使不算蕭水生的相助,也能自保,自己再想脫身之計。
茗華在外松內緊地安排遁走的事,有人也在緊鑼密鼓地琢磨著要如何利用她來進行復仇。
因為趙默成的軟肋只有一個,藺茗華。
第80章 反了算了
難怪當初趙默成叫自己不要花太多心思在宅子上,那時還以為他怕自己勞累,現在想想他壓根兒就沒有想在渭邑紮根。茗華回憶著他們到渭邑後的點滴,看著滿院來往的人有條不紊地收拾東西。
這一走,離高山更遠了,不知道幾時能再見趙姜和烏雲開心她們了。原來渭邑不過是個中轉站。
趙有才匆匆進來報給茗華一個大錦盒,這時……還有人送東西給自己麼?
趙有才回道:&ldo;開啟驗過了,一件衣服和一封信。&rdo;
自從茗華在高山被綁後,所有送到她手裡的東西都被驗看過,而陰貴人口信之後,所有人都精神緊張。
茗華直接拿起書信看了看落款,坐直了身子。那上面寫的,杏花樓黃掌櫃。
六姐的吳王妃當的八面玲瓏,在渭邑貴婦中遊刃有餘,多年的生疏已經將不濃的姐妹情誼消散了。落雪在宮裡貴為陰貴人,有皇子張陽,母憑子貴。當年的老人唯有黃掌櫃,那個當初收留自己的好人讓茗華掛心了,尤其在知道杏花樓已經由仇定南親自掌管之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