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量產劈山炮(第2/6 頁)
兒歡喜的很,走到哪兒都隨身帶著。
這是身份的象徵,咱是有正經工作的。
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時候,撿了山核桃,貝殼啥的。
腰上解下錘子,
咔,如果一錘子不能解決,那就兩錘子。
他在鐵廠,屬於編外人員。
一月拿300枚銅錢。
打雜跑腿,匠人有啥事都喜歡招呼他幫忙。
唯一禁忌是不許靠近高爐20米內。
鐵水的溫度足有1000多度,一個不小心,就是殘廢。
幾百年後的鍊鋼廠,傷亡事故都難以避免。
何況這個時代,
已經有一個爐工的腳,被濺出的鐵水融了個指頭。
……
杜仁聽說後,
讓人從府城採購了一批皮衣,皮圍裙,皮帽,還有靴子。
至少,能擋住零星的鐵水飛濺。
考慮到加工方便,熟鐵成形的時候,就儘量做成圓形棒。
李鬱很重視模具,
陳老漢和張鐵匠合作,選用最好的鋼材,在機床上做出了多個模具。
分別用於槍管胚,炮筒胚,刀劍胚,還有米尼彈。
模具,是工業的基礎。
精密的模具,意味著可以減少公差,批次生產。
在這個,手工業時代向機器時代過渡的時代,意義重大。
製造火繩槍的技術,目前是成熟的。
待鐵廠產能爆發,囤積一批鐵錠後,才會嘗試彈性鋼的製造。
燧發槍槍機,離不開彈簧。
而目前的炮筒胚模具,只有兩種,仿製的是輕型火炮。
前段時間,
城守營胡千總來訪,和李鬱詳談了半天。
老胡在金川前線打過仗,對清軍的常見火炮有大體瞭解。
其中,他印象深刻的是劈山炮。
所謂劈山炮,實際上是一種口徑很小的火炮。
整體重量,在50斤到400斤內。
纖細,修長,可以打霰彈,有可以打實心彈。
因為輕便,所以便於佈置。
幾個人一抬,就能轉移了。
在山地戰中,壓制金川兵的效果不錯。
當然了,對付碉樓肯定不行,那得靠重炮。
根據老胡的描述,
李鬱敏銳的發現了一個事實。
清軍的火炮,在兩極分化。
要麼是重炮,要麼就是很輕型的火炮。
中間威力的,似乎是雞肋。
重炮攻堅,輕炮殺傷人馬。
這個思路,李鬱覺得很贊。
……
其實,
這取決於戰爭目標。
清軍很少進行大規模機動野戰。
即使有,對手也缺乏對等的火器投射實力。
多是攻城,或者治安戰。
重型火炮的大自重,糟糕的道路情況,使得運輸成了難事。
所以大部分軍隊,除非有明確的攻城需求。
一般不攜帶重炮行軍。
拿破崙,也實踐了類似的火炮思想。
賦予了火炮前所未有的機動能力,騎兵拉著炮滿場跑。
炮兵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但是,最後一仗卻在擁有大批中型火炮的聯軍面前,吃了大虧。
因為射程!
因為對手也是純火器軍隊。
時也命也。
李鬱得出了一個結論,
用兵,要靈活。
吃飯要一口口來,鑄炮也是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