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因大唐加兵,未敢相助高麗。只是要說動其反過來打高麗,也不太容易吧?”
李治道:“本王也如此想。不過李大人說道,乃是一個隨軍幕僚提出此議,更親去百濟做說客的。這位幕僚還是庶子族中之人,名喚盧佔臣,前幾年時因科舉入仕,一向能言善辯。若真能說動百濟出兵,倒也是一大助力。”
盧鴻聽了點點頭,這位盧佔臣他也知道,乃是當年太極書院中觀嵐閣中人,也曾隨崔三醉學習過,一張嘴能把死的說活了。此次出使百濟,說不定還真能讓他立下奇功。
第三章 淺絳彩
高麗戰報一封封傳來,平壤受困已有一月,雖然唐軍連續攻打,但城中守得甚是牢固,一時怕難有所為。
盧鴻此時也遇到了點難題,前時燒製澄泥硯的趙會這一段不斷地往他這裡跑,希望這位無所不能的盧九公子能給自己有所幫助。
“唉,還是不行。”趙鬍子手抓著鬍子不停地揉搓,把鬍子弄得如後世的爆炸式一般。
他手中拿的是一件新燒出來的瓷碗,顏色白中略泛青色,釉色光潔,清瑩如玉。
盧鴻安慰道:“這件已經很不錯了,比之邢窯相去已經不遠。若說器型功力,更非尋常邢窯能比擬的了。”
趙鬍子苦惱地道:“問題是這顏色總是無法燒成純白的。這件已經是這一批中最好的一件了。真不知那邢窯是如何燒出來的。”
盧鴻心中暗笑,邢窯之所以潔白如玉,那是因為當地出產的釉料。比如越窯釉料,含鐵略高,無論怎麼燒,都是燒出青瓷來。
其實青瓷並不比白瓷就差哪了,只是唐時朝廷用瓷,重白輕青。因此負責燒造的趙會,便一心要燒出純白色的瓷器來。雖然試過多次,總是還帶著一絲青色,達不到純白的程度。
唐時所謂白瓷,比之後世來,還是有相當的差距的。而且以盧鴻認為,也不覺得白色有什麼漂亮。只是唐朝人心裡,似乎對於追求毫無雜色的純白瓷器情有獨鍾。這位趙會趙鬍子大人尤其是走火入魔的一般。
盧鴻道:“大人可曾想過,釉色能否潔白,並不全在工藝。或是材料所致。且以盧鴻所見,與其糾纏於釉色,不若試在技術上嘗試些新意出來。以盧鴻之見,若於瓷上繪製山水花鳥之物,使之生動活潑。豈不更有童趣?”
趙會聞了皺眉道:“民間制瓷,也有在上邊繪製花紋的,只是多為鄉人俗趣。咱們這窯燒造之物,乃是御用,如何能行那粗俗之法?”
盧鴻一楞,隨即才反應過來。
在盧鴻到唐代之後,才發現後世所謂青花等物,唐時便已存在。後世都說元青花為天下奇珍,其實這青花瓷出現頗早,卻不為世人所重。
所謂青花。乃是以鈷土等材料製成顏料,繪於瓷器之上,再行燒製而成。因其圖案高溫燒成後,色為青藍,故稱之為青花瓷。搜書網
元以前青花,不為世人所重。直至明代,朱元章得了天下,因此出身貧寒,不願以銅為祭器,便著有司燒造瓷器。自此青花紋飾大行。遂成主流。
唐時民間,也有以青或褐色為瓷器裝飾的。只是一則過於粗陋,二則世人喜愛純色。因此所見不多。
盧鴻沉吟了一下。若說以他所能,繪成青花精品,倒也不難。只是青花瓷器略有匠氣,若真讓他去畫這些東西,不說世人如何分說,自己也懶得動手。想了一會,忽然笑道:“這倒也容易,只是成不成,還要試試再說。趙大人,麻煩你為我尋些各色顏料。再取數只精品梅瓶過來,我且試上一試。”
盧鴻想到了,正是在後世曾經曇花一現的淺絳彩。這淺絳彩雖然因有種種缺點,流行時間不長,但其技術不難達成。更適合盧鴻這樣的畫技發揮。若能在此時現於世間,倒是一件美事。
趙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