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幾聲。
盧鴻聽了,低頭細細思索。他本不關心這些朝堂之事,只是此事,關乎各世家地位,出於自己盧家人的身份,不管他是不是情願,總是逃不開這份責任。
反覆尋思再三,盧鴻才抬起頭,對盧承慶說:“小侄倒有個不算辦法的辦法。雖然不一定有效,但就算是不成功,也想來不至於有更壞的效果。”
盧承慶一聽大驚。盧鴻的天才之名,他自然早就知曉。何況以他在盧家的地位,自然也知道盧鴻設計經論、書院、觀嵐閣以及那部《學解》的事情。正因如此,他才不敢以後生晚輩相視,而是與盧鴻認真講述世家目前地困境,未嘗不是存了希望盧鴻能出謀劃策,冀有所得。但只是片刻之時,盧鴻便有了主意,著實讓盧承慶又驚又喜。忙問盧鴻端底。
盧鴻說:“既然當今聖上下定決心,不再給世家推舉的特殊待遇,則不管世家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在推舉中再佔優勢。當今之計,不如大力造勢,推動朝庭加強科舉的比重,減少推舉的比例。依小侄想來,這幾年推舉的地方官吏,既然多為新貴中人,人物的能力素質,只怕比不過咱們世家中人。只要在御史臺中造出推舉選士多有弊病的聲勢,肯定會有人出來抨擊推舉之法。朝庭又不想重用世家之人,就只能減少推舉之士,加大科舉的力度了。何況科舉本來就是朝庭用來打擊世家的工具,加強科舉之議,估計不會有大太的阻力。”
盧鴻所說地推舉新貴中人,能力素質低下之說並非信口開河。這些新貴,大多是跟隨當今朝庭打天下而快速興起的家族,本少根基,對於後代的教育,確實不如世家般底蘊深厚。雖然世家中也不乏有紈褲,但畢竟推舉出仕的還是以良才為多。
盧承慶聽了連連點頭,說:“賢侄所言甚是。這幾年推舉的官員,良不齊,很是出了些亂子,朝庭之上也有些呼聲。只要咱們不提重用世家的事,限制推舉,倒也頗為可行。”
盧鴻聽了就又說:“朝庭打擊世家,任用新貴,其實也是權益之計。如果這般重用新貴,過不數代,豈非又是新生世家?舊世家才去,新世家又起,依然會影響朝庭地影響力,絕非朝庭樂見之事。只要將此節說明,只怕朝庭會動心斷絕了推舉之法。只要削減推舉之議提出,新貴與世家,都會有異議,而新貴肯定反對尤烈。到時朝庭,必然會更加堅定信心,或許不至於一步到位,但一定會逐步取消推舉之法。”
盧承慶聽了,不由心下暗歎。這盧鴻不過十六七歲,就將朝庭打壓世家的心態,算得一清二楚。除了天縱其材,實在是難以至信。
—
盧鴻繼續說道:“既然取消了推舉之法,那出仕之途,就只有科舉一路可走。只要我世家在科舉選拔中佔據先機,數代之後,依然會維持世家地位不倒,更在朝庭之上佔據絕對優勢。到那時,就算是朝庭,怕也是徒喚奈何了。”
盧承慶聽了此節,不由擊掌稱讚。盧鴻此策,表面看來不動聲色,順水推舟。實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真若以此計行事,數十年後,幾大世家實力只怕不減反增,實在是妙不可言。
盧承慶高興得喜上眉梢。他本是喜怒不形於色之人,但此時想到威脅家族的打擊,終可化解,也不由喜動顏色,連聲稱讚盧鴻道:“呵呵,好!好!果然不愧我盧家千里駒!如此一來,世家子弟堂堂正正由科舉出身,名正言順,自然再無人可以指手劃腳。我盧家范陽經會本有盛名,更有書院基業,再有賢侄妙策謀劃,科舉中必然獨佔鰲頭。就算是其他各大世家,也難望我盧家項背了!”
盧鴻聽了卻說:“我盧家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