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南北(第2/2 頁)
,主要是討論這開海該如何實行,也就是開海規模的大小,另外就是銀子的問題,開海則必然要有水師,一來打擊海盜;二來維護治安,這裡面其實是銀子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雍元帝心裡是最好取得共識才好施行,李桂只是他心裡去執行的人。
因此眾大臣三呼萬歲之後,雍元帝開口說道:“諸位愛卿,開海之事,朕前幾日說過,是否可行,諸位愛卿心裡是否有了計較。”
而雍元帝話音剛落,沈正陽就出列說道:“回皇上,微臣贊成開海,我堂堂大虞理應萬國來朝,豈能一直關門自閉,拒人與千里之外,使我堂堂大虞之威武不為人知爾。”
沈正陽這話說的很符合他的身份,他道出裡開海的政治意義。
而沈正陽話音剛落梅知孚就出列道:“臣附議。”
隨即劉正德、周天演等紛紛出列附議。
而對於忠義王、忠信王等人來講,他們既覺察到了雍元帝用開海轉移注意力的策略,同時又在實際中慢慢走到了沈正陽、李桂的對立面,凡是沈正陽、李桂支援的他們幾乎本能的要反對,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是大量土地的擁有者,長久的禁海讓他們在外沒有什麼利益!
因此在劉正德附議完,忠義王出列道:“回皇上,臣不贊成開海。開海則需要水師震守,但我朝水師積弱,需大建水師,如此則需大批銀兩,以後的給養、甲冑、兵器也都是大批銀兩,臣估計若建成萬人水師,一年最少需銀五十萬兩,而開海稅銀遠不足抵消水師用度。本朝禁海,沒有稅銀,但前朝有例,泉州市泊司一年誰銀只是兩萬餘兩……”
說到這裡,忠義王轉頭對丁貫九說道:“丁大人,本王說的對否?”
忠義王以前掌管戶部,就是以前隨便借貸國庫銀子邀買人情的那位,但是正是因為他掌管過戶部,所以他說的都是真的,無可辯駁,因此沉默了一下,丁貫九沉聲說道:“正是如此。”
聞言忠義王眉頭一挑,輕輕一笑,說道:“既如此,皇上,如今國庫空虛,怎可再大動干戈!而從長遠計,又何必實行此策?”
忠義王說的這些雍元帝其實都知道,而他雖然願意開海,但目的還是轉移士子鄉紳的注意力,說到底,在他心裡對開海還是有所顧忌的。
因此他的打算是把開海控制在小的規模,能起到吸引力的作用就可以了,至於水師當然他當然也不願對之大的投入。
既然小來小去的,他昨天也就沒有與李桂細談這事,他覺得當面說了小家子氣四溢,很失他作為帝王的面子。
以後讓李桂在密摺中體會就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