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奪女觀5青山寺終(第3/4 頁)
3.混沌(別稱:渾沌),中國古代神話四大凶獸之一,代表著深藏道義喜歡背後行竊之人。[1]據《神異經》記載,混沌外貌似狗,身有長毛,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它無法移動,有耳朵卻聽不見,有腹部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並不彎曲。混沌遇見高尚的人就會牴觸他,而遇見兇惡的人就會順從他。
相傳渾沌大致有三種。
為 堯 舜 時“四凶”之一,因其清濁不分,故後因用以指愚頑,糊塗。
《史記·五帝本紀》:“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 渾沌 。” 張守節 正義:“ 渾沌 即 讙兜 也。言掩義事,陰為賊害,而好凶惡,故謂之 渾沌 也。 杜預 雲:‘渾沌,不開通之貌。’” 清 龔自珍 《偽鼎行》:“內有饕餮之饞腹,外假渾沌自晦逃天刑。” 胡適 《序》二:“這不過是有意描寫一渾沌沒有感覺的人,把開堂子只看作一件尋常吃飯的事業,不覺得什麼羞恥。”
2.寓言裡的中央之帝。其天然無耳目,開之則死。後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樸的狀態。
《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 儵 ,北海之帝為 忽 ,中央之帝為 渾沌 。 儵 與 忽 時相與遇於 渾沌 之地, 渾沌 待之甚善。 儵 與 忽 謀報 渾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 渾沌 死。” 陸德明 釋文引 崔撰 曰:“言不順自然,強開耳目也。” 清 孫枝蔚 《飲酒和陶韻》之二十:“ 渾沌 一以鑿,幾客返其淳。”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三:“他們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張白紙或者渾沌的一塊石頭麼?”
3.神話中的一種獸名。
《神異經·渾沌》:“ 崑崙 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熊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渾沌。”
4.十八層地獄,或稱十八地獄、十八重地獄、十八泥犁等,是中國神話中的地獄名稱。傳說是用於懲罰各種鬼怪的陰間場所,環境恐怖陰森,比人間處刑犯人的監獄還要可怕萬分,根據鬼魂生前所犯的罪狀而接受不同程度的刑法,有下油鍋、刀山火海、抽打折磨等。
十八層地獄最早來源於佛教的說法,據東漢安世高所譯的《十八泥犁經》中,地獄分為十八層,合稱為十八層地獄。佛教中所指的“十八層”地獄,並不是指地獄的一層層直到第十八層,地獄是不分層次的,而是按時間、受苦程度、區域大小來形容的,只不過世人誤解而已,永不超生的地獄統稱無間地獄,意指受苦無有間斷,一秒都不能休息,永生受苦。
佛教之地獄說是與其輪迴觀念有關,以便更形象地解析“業”與“果報”,以導人向善。地獄之名在許多佛經中皆有出現,最常見的是《立世阿毗曇論》中稱“泥梨耶”,意思是沒有喜樂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論》中,稱為“那落迦”,則是沒有喜悅意和喜樂之意。從意譯上可知,地獄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為在這裡的眾生,不但沒有一絲的喜悅,還備受各種酷刑折磨。(地獄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例如在等活地獄(又名想地獄),此中眾生備受砍、刺、磨、搗之苦,皮開肉綻,痛苦至死,當身體被冷風所吹,傷口癒合,身體復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斷的受罪,直到業報受盡才能出離這苦痛無間的地獄。而且在地獄中的眾生,壽命又特別長,在受罪之時,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十八泥犁經》的十八層地獄,是以受罪時間的長短與罪刑等級輕重而排列。每一地獄比前一地獄,增苦二十倍,增壽一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