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真實的儒門(第1/4 頁)
“說得好!說的好啊大哥。”
喜歡說話的雲輓歌,被王陳所言感動,立刻出聲支援。
此時,屈寒書的門口已經聚集了一些人,幾乎都是平民。
若非困苦,也不會來這,若非困苦,屈寒書也不會施救。
雲輓歌和花青魚此刻也站在人群中。
王陳看著兩個少年點點頭,繼續說:
“屈道友,是我失禮了。”
“沒事。誰都有年輕的時候,我也不瞞你,不僅是我浩然府,各大宗派的年輕人,除了極少數極端的,在剛剛修行時,都是滿腔熱血,誰不想為生養自己的地方做點事情。但現實是殘酷的,哪怕是二祖三皇這些天道聖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何況後輩弟子?我正道十派秉承玄宗、天皇,歷來便主張造福蒼生,你可知大楚王朝的來源?”
“瞭解一些,在來江都之前,我原是逸豫城的捕快,藉著職務之便,四方打聽,對這大楚王朝及各州各府都有所瞭解。”
“僅就我所知,大楚王朝設三級宣政院、三級巡檢司,其立意是實現正道十派造福蒼生百姓的願景,因為人族的根本還是億億萬萬的百姓,各大宗派的傳承也需要源源不斷的有天賦之人來接續。”
“無奈的是,各級官員無不將百姓視為魚肉,更有紈絝子弟、邪門修士肆意殘害蒼生。”
“那些心繫蒼生、德高望重的前輩們深居洞天福地,一意玄修,幾乎不會察看民間之疾苦。”
“宗門、大派、官府、世家,無不爭相壓榨民力以供養自身,又幾時想過是誰為他們開山挖礦,是誰為他們鍍上金身。”
“世間上流之人,所見全是繁華似錦。”
“而活在最底層的百姓,所見皆是飢寒待斃之嬰兒,刀俎待割之魚肉。”
“光逸豫城這一府之地,去年因天災、妖魔、邪修、紈絝、貪官汙吏,這五害而無辜死去之人便達數萬之巨,而整個大楚十三州一百零八府全算下來又該有多少?”
“屈道友,這便是如今的大楚王朝,如今的人族基礎。”
其實,說道後面時,王陳每說一句,屈寒書臉色便蒼白一分。
待說到最後,他堂堂道基二轉的真武修士,晃悠著差點摔倒。
屈寒書當時拜入浩然府,初心便是為民,只是隨著追求天道越深入,初心便越來越遠。
他愧對儒家先祖箕子祖師,也愧對儒門七十二聖賢。
箕子祖師雖是天皇大弟子,但祖師秉持的並非天皇的皇道,而是走出了自己仁人愛人的思想。
祖師和七十二聖賢為儒門留下九部經典,也是整個鯤虛界都熟知的《儒門九經》,門門都是頂級天功。
屈寒書比較貪心,學了七門,分別是《劍經》《周易》《樂經》《禮經》《射經》《御經》和《尚書》。
其中《禮經》開宗明義的提出: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其實箕子祖師和七十二聖賢要走的道,從來都不是天道,只是這鯤虛界大環境便是天道為尊,人人都想成仙,成為天道聖人,成為金仙,而後超脫。
儒門祖師和七十二聖賢,一直沒有跟外界說的是,他們尊崇人道。
後輩弟子學藝不精,受大環境影響,都跟著去追求天道,已經偏離了儒門根本。
“那……你想怎麼辦?”
屈寒書僵直舌頭,澀聲請教王陳。
他真的很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