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第4/4 頁)
人的身上。太子雖然不是什麼聰穎之輩,卻還算忠厚,德祖,你要好好教導他。”
“臣……萬死不辭。”楊修跪倒在地,連連叩頭。
“起來,起來。”天子彎下腰,扶起楊修,讓他坐在席上,然後吩咐太子上前行拜師禮。楊修本不敢受,可是為了師道尊嚴,他還是受了一禮,鄭重其事的吩咐了幾句,這才避席,給太子還禮。
等一切禮節行完,太子按規矩開始問道:“請問先生,我大漢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楊修撫了撫頜下的短鬚,打量著眼前恭敬的太子,沉默了好一會,這才說道:“是太子殿下與越太子孫奉之間的差距太大。”
太子一愣,這個答案顯然超出了他的預料,他回過頭求助的看了一下天子,天子也有些愕然,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這麼說,大漢的危險不在越王,而在越太子?”
“可以這麼說。”楊修緩緩說道:“臣在越王身邊數年,潛心觀察越王,知其雖然雄才大略,世間少見,但是,對大漢來說,他卻有些常人難以理解的忠誠。”他看了一眼天子,“雖然他對陛下不夠謙遜,但是他對大漢的那份愛護,卻是任何人都難以超越的。”
天子眨了眨眼睛,想了一會,點點頭笑了:“不錯,我大漢之火之所以還能不滅,與他的忠誠有莫大的關係。前有曹公,後有越王,如果不是越王的維護,只怕大漢早就不復存在了。朕至今對當初東海之上,他逼著眾人折箸為誓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陛下言之有理。”楊修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越王放蕩不羈,不好禮節,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覆滅大漢,他寧願不遠萬里的到波斯去征伐,也不願意在大漢境內挑起戰事。其實,他之所以要把曹彰、曹植和李嚴等人安排在波斯為王,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天子若有所悟,不住的點頭。
“臣敢說,越王有生之年,大漢都不會有覆亡之禍,但是,越王之後呢?”楊修憂心沖沖的說道:“越太子孫奉不過二十歲,已經立下了如此戰功,雖說越王已經決定讓他坐鎮泰西封城,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他可能都會致力於征伐西夷,無暇東顧。可是臣擔心的是,一旦征伐過於順利,亦或征伐不順,導致他決定把注意力轉回國內,那時候恐怕……”
天子瞪大了眼睛,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他聽出了楊修話裡的意思。孫紹在世,大漢無憂,二三十年後,孫紹也老了,孫奉將繼承越國,如果他在波斯的征伐順利,也許二三十年他已經將那一大片土地收入囊中,實力之強難以想象,而如果征伐不順利,他也許會退而求其次,回到大漢來尋求發展,那同樣沒有人能是他的對手。
到了那個時候,大漢的存亡也許只是孫奉的一個念頭而已。孫紹不圖漢,焉知他是不是要做周文王?
二三十年後,將是太子面對孫奉的時候,大漢能不能存在下去,全看太子和孫奉之間的實力和智慧對比。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子如果能保住現在有的疆域,就是一個莫大的勝利,更不用說其他了。
天子在心驚的同時,又夾雜著一絲失落,大漢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就算有楊修這樣的人才相助,中興也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
楊修目不轉睛的看著天子,看著天子的神色由震驚到沮喪,又從沮喪到痛苦,他一直沒有吭聲。他知道天子還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不把這些想法先打破的話,他擔心天子會做出蠢事來。他在孫紹身邊兩三年,深知越國的實力之強悍,如果不是孫紹有一種他姑且先稱為“忠誠”的信念,只怕大漢早就變成了過去。他其實對孫紹並不是完全相信,但是除了相信孫紹之外,他還有什麼辦法呢?他雖然自負有才,但是他對能否和孫紹對陣卻一點信心也沒有,只能寄希望於孫紹的良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