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第1/2 頁)
閉幕。
2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原訂於一九二七年五一節舉行,嗣因籌備不及,改於六月十九日舉行,到會代表
四百餘人,二十八日閉幕。透過關於工會組織問題等決議案(詳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
第五四五至五五二頁)。
第六章 分裂
武漢,在蔣介石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圍攻之下,內部又矛盾百出。如我在上面所說到的
勞資間的衝突,地主與農民間的鬥爭,中共與國民黨左派以及軍人間的意見分歧,和中共內
部的混亂等等,逐漸走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於是,國共全面分裂,工農運動普遍遭受鎮壓,
所謂武漢左派政權不久也在寧漢合流的運動中,宣告瓦解。這一切在中共看來,是一九二五
89/185
----------------------- pa 241-----------------------
《我的回憶》第二冊
‐二七年的中國國民革命,因蔣介石的叛變而遭受失敗。中共從此也就走上了以武裝暴動來
反對蔣介石統治的道路。
武漢的左派政權,本極脆弱;作為左派領袖的汪精衛,更是一直動搖不定的。他反對蔣
介石的軍人獨裁,也畏懼中共的革命鋒芒。他願遵守孫先生的遺教,但自歐遊歸來以後,似
又覺得蘇聯在國際上的勢力,究竟脆弱,不足以憑藉取勝。他也許對鮑羅庭和中共在&ldo;三二
○&rdo;事變中,沒有堅決支援他一事未能忘懷。他的這些心境雖未向我透露過,但我的同志中
確有人是如此推測的。他自己後來所說他&ldo;一直陷於左右派的夾攻之中&rdo;這句話,似乎就是
這種心情的寫照。
汪精衛自該年四月十日到達武漢以後,態度逐漸右轉的跡象,是非常顯明的。最初他確
也高舉過&ldo;黨權&rdo;的旗幟,堅決反對蔣介石的異動。四月十七日開除蔣介石黨籍的決議,就
是由他任主席的會議所透過的。他在陳獨秀先生到達武漢之後(約在四月二十日左右),積極
促成國共兩黨聯席會議的舉行。國民黨方面參加這個會議的是汪精衛、譚延闓、孫科、徐謙、
顧孟餘五人。中共方面是陳獨秀、譚平山和我三人。由汪任主席。汪那時似是熱心團結國共
兩黨,解決武漢內部糾紛,以穩定此反蔣陣線。可是,不到幾天,他在兩黨聯席會議上的言
論,就開始有了變化。這大概是由於他了解了武漢的情況以後,覺得反蔣的前途未可樂觀,
不能不預留地步。因而他的論調,已不是甚麼&ldo;東徵討蔣&rdo;,而是倡言&ldo;糾正工農運動的過火&rdo;
了。這樣一來,此一會議同樣也流於談話會的性質,往往是汪精衛在那裡敘述一些工農運動
過火的事實,再由健談的陳獨秀先生起而唱和一番,加以若干輕描淡寫的答辯而已。
中共方面最初確實希望聯席會議能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我在會議上曾提出要確定工農運
動的方針,分辯何種行為謂之過火,何種行為則否,以便國共兩黨在領導與糾正兩方面,有
共同的步驟。但汪精衛對之頗為冷淡,認為具體問題應由有關機關詳細擬定;而所謂有關機
關又是始終沒有提出過具體的規定。當時我們就覺得汪不是要認真解決問題,也不能負起責
任領導一切;相反,他根本反對工農運動的意向,卻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