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2 頁)
於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較遲,直到一九一九年初才發表同情俄國革命的文章1。到這
年底,他被迫離開北京以後,才認定馬克思主義是解決中國問題的良方。他的信仰馬克思主
義,最初也許是受李大釗、戴季陶等朋輩的影響。但進而組織中國共產黨,則確是由於他自
發自覺的挺身向前。他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接受似乎也不是毫無保留的。他常強調要以馬克思
主義為藍本,恰當地適應中國的實際環境。
他雖以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出版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新青年月刊而著名於世。但他早就
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活動分子。辛亥革命時,他曾任安徽都督柏文蔚的主任秘書2。他似未加
入同盟會,但一直與當時的革命黨人及左傾文人交遊,也曾因革命失敗流亡日本。他不是一
個特出的政治家,卻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政論家。他的信仰寫克思主義和組織中國共產黨,主
要是由實際政治觀點出發。換句話說,中國半殖民地的處境和內部政治的黑暗,以及他個人
政治上的遭遇,使他由一個急進的民主主義者走上國際共產主義的道路。
關於為甚麼要組織中國共產黨這一點,我們談論得很多,涉及的問題也很廣泛。就我記
憶所及,主要是下列各點:第一,社會革命的內涵是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窮苦人民的自求解
放。以中國實際狀況而論,就非走馬克息主義所說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道路不
可,證之俄國革命的經歷也是如此。第二,我們覺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他所領導的革
命運動不夠徹底。而無政府主義又過於空想,沒有實行的方法。其他各派社會主義的議會政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