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2 頁)
清昭接過來,鄭重收好:&ldo;那我們有緣再會了。&rdo;想了想,終究忍不住,&ldo;仁兄,你還是努力修煉吧,好好的上古神獸別老在妖界混。&rdo;
月荒瞪她一眼:&ldo;小小年紀,瞎操心。&rdo;
說著身形一躥,便不見了,只覺空中一道風過。
第六十章 對飲
暮色四合,當最後一縷光線也消失在天邊,遠方的農舍亮起燈火,清昭才小心翼翼地推開房門,站在冰冷的夜風中深吸了一口氣。
眼下已近年關,但京中在張燈結彩之下,卻隱隱浮動著一股陰霾。因為不久前的臘八節,有一夥賊人夜闖國師府,攪了個天翻地覆,鬧出的動靜將大半個京城都驚動了。
雖然朝廷沒有放出確切的訊息,但市井之內皆傳,這一行人乃是浮桑人,專程去取國師人頭的,幸而國師道法高深,並未讓他們得逞。
傳言起初還像那麼一回事,然而架不住一傳十,十傳百,加之凃洲皇室將百年前那一場遠徵秘而不宣,平民皆不知根底,到後來,便有人言之鑿鑿,是浮桑帝王率幾大護法,乘著巨大的鳳鳥千里而來,還說親眼見到了,果然仙人一般。
不過不管傳言真真假假,京中陡然多出許多巡邏的兵卒卻是不爭的事實,並且與當初清昭在青城所見一樣,每一隊士兵皆有青衣道人相隨。
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遭遇,他們白日都緊閉房門不出,清昭連飯也不做了,以免炊煙暴露出此處住著人家,只在夜裡才出來透一透風。
而令他們煩心的事情,還不止這一樁。
當日子歸本無生還之理,萬幸他早些時候竊得了玄鳥璧,正藏在袖中,因此才保住一條性命,但終歸是身受重傷,即便這幾日來天天以玄鳥璧療傷,一時半會兒也恢復不了元氣。餘下三人亦是傷勢不一,這些天都在調息復原。
按理說,清昭是四人中傷得最輕的,不過自從那夜之後,她胸中的不適感始終未曾消退,反有愈發加重之勢,她猜想還是自己修為太淺的緣故,也無謂此時說出來令眾人憂心。
這些天裡,他們對當夜的情形不斷進行復盤與分析,隨著眾人的臉色越來越陰沉,最終還是得出了此前被他們排除過多次的答案‐‐國師,恐怕業已成魔。
身無玄鳥璧,而能夠在子歸那樣玉石俱焚的一擊下留有性命,若非上神,便是邪魔,事已至此,再不可能的答案也只能正視。
&ldo;既然是魔,那只有去找戉琅劍了?&rdo;
當得到這個結論時,清昭並未多想便脫口而出,結果被相籬黑著臉好一頓教訓。
&ldo;你以為那戉琅劍是這般好找的嗎?先不說周圍百里迷障,仙術無以施展,即便被你僥倖尋得,你何德何能,又豈是那樣容易為你所用的。&rdo;
清昭縮了縮脖子:&ldo;不是說,東皇允許純善精誠者用之……&rdo;
她以為,他們這一行人雖則修為有深淺,但都是心善之人,從不主動害人,而他們求劍,為的也是斬殺邪魔,拯救族人,理當符合東皇設下的準則。儘管尋找戉琅劍必定困難重重,可相比憑他們的修為與成魔的國師相鬥,總算是一條明路罷。
相籬還要再訓,被雲涯截過了話頭:&ldo;小昭,上古神器,霸道非常,不是你以為的那樣簡單。若心懷歹念,用心不誠,一旦試圖取劍,都會被神力斬殺當場。而即便成功取得戉琅劍,也是以性命相祭,在用畢後,終要拿命還它。&rdo;
他深深望了清昭一眼,看得她動魄驚心:&ldo;所以,答應為師不要動尋劍的念頭。&rdo;
如此一來,清昭也只得訥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