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2 頁)
由相當明顯,雖然其他方案的實際經驗可能使共同佔領回顧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在當時情況下採取共同佔領的方法困難將是非常大的。由英美雙方聯合佔領德國西部似乎更為可行,但是由於下列兩方面理由而被排除在外了,一是害怕這樣做似乎31是在&ldo;結夥&rdo;對付俄國人;二是美國人並不願意把他們的手腳同英國人捆在一起。以艾德禮為首的委員會所草擬的方案得到了&ldo;批准&rdo;並發到華盛頓,這一方案以後在美國國務院負責起草呈交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審議的方案中有所體現;以後該方案又轉送給歐洲諮詢委員會審議,但是他們認為不是&ldo;很急迫或現實到足以向戰時內閣提出&rdo;。甚至在雅爾達會議期間,艾登對莫洛托夫說:德國問題雖然已由專門人員進行過研究,但英國戰時內閣尚未進行過討論。
在德黑蘭會議上,邱吉爾完全無視(也許是根本不知道)艾德禮提出的建議,並矢口否認史達林的說法,即邱吉爾在原則上反對羅斯福關於分割德國的提議,卻指出,德國被劃分出來的各個部分如果不隸屬於其他聯合體,以後還會重新聯合起來。&ldo;問題不僅在於分割德國,更重要的是,要使彼分割出來的地區獲得生命力。……即使需要五十年才能實現,也是很大的收穫。&rdo;在1944年10月莫斯科會議期間,邱吉爾的主張似乎更為單刀直入,他鼓勵史達林考慮下述方案:建立南德聯邦(包括奧地利),單獨成立萊茵國,對魯爾、薩爾以及基爾運河區實行國際共管‐‐這一方案同摩根索的方案如出一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