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無意要消滅德國人民(1944年夏);[萊茵蘭城市的]普通居民對盟國軍隊無須害怕(1945年1 月);盟國所決心摧毀的50不是德國人民,而是德國的戰爭機器(1945年3 月);結束戰爭,對德國來說意味著獲得一種人們得以生存的嚴峻而公正的和平(1945年3 月);大規模報復行動是盟國正在竭力加以反對的事情之一(1945年3 月)。
但情況還不止於此。因為有一個問題是反覆予以強調的,這就是盟國意在完全解除德國的武裝,剷除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依法懲辦納粹頭目。的確,這種強調反過來正是使&ldo;普通老百姓&rdo;消除疑慮。德國人一再得到預先通知:盟國是不會與納粹政府打交道的。英國廣播公司越來越少地提到納粹和德國人民之間的區別。此外,說到德國取勝無望時,總是要提醒一下:德國人如果讓戰爭打到底,將會得到什麼樣的後果。&ldo;可怕的結局總比無休止的恐怖好得多&rdo;,這是英國廣播公司反覆引用的一句話。
一旦萬物皆毀,回頭就來不及了。戰爭結束得越早,對德國就越好(傳單,1944年10月)。
今日的德國戰爭工業給摧毀了什麼,明日的德國和平工業就要缺少什麼。打不贏的戰爭多持續一天,恢復和平而體面的正常生活的時間就要更長,每個德國人就要更為艱苦(傳單,1944年新年)。
戰後德國的經濟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它今天的敵國的援助,特別要依靠英國和美國的援助。英、美在原則上並無拒絕援助的意向,英美兩國負責的政治家業已再三宣佈,他們打算在德國戰敗後完全解除其武裝,但並不希望使德國挨俄和破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