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深宮內亂(7)(第2/2 頁)
看時,卻是一張誓書,上面言辭鑿鑿,陳列了自己登基以來二十多年的諸般罪狀,這還罷了,哪知落款竟是蔡京、童貫、梁師成、蔡攸一班心腹重臣。眼見得平素最親近的大臣竟聯名聲討自己,如何不他驚怒交迸?
他指著童貫等人,淚流滿面,罵道:“我……朕的高官厚祿,竟養了汝等……汝等這般吃裡爬外的東西……”罵到痛恨處,將誓書丟在童貫臉上。
童貫等人哪敢答話?
見蔡攸兀自昏迷未醒,趙佶驀地想到他方才臨危救駕,落得重傷,實是大忠。而童貫雖未負傷,但救駕之舉卻不似作偽,轉頭向他道:“你說!究竟怎麼回事?”
原來,天宗事前早已命向居京城的乾坤子暗中拉攏童貫、蔡攸、梁師成等人,或軟硬兼施,恩威並用,或動以高官,誘以美色。童貫蔡攸等人雖然大奸大佞,為禍天下,但那份忠君之心卻與蔡京一般無異,只因迫於形勢,才無奈簽下了這份誓書。他們既得知天宗陰謀,表面虛與委蛇,暗地裡卻加緊籌劃。但黑血天宗早防備此著,故意告知諸臣,天宗將於正月初一舉事,舉事細節更是事無鉅細,最後還囑咐道:“大人略盡綿力,天宗事成,必有封賞”云云。
諸臣既簽了誓書,而成盟友,又聽得如此詳盡內幕,自以為天宗推心置腹,心中卻暗笑其太過天真。縱稍有才智者認定舉事細節必然有詐,但想到以天宗勢單力孤,如不仰仗自己,焉能撼動大內?既有求於己,自然不會於此弄虛。但他們哪料到,天宗早已打入大內,分配停當,何用群奸相助?所透露舉事事宜,除了日期之外,一切盡皆屬實。
若說唯一用到群奸之處,便是令他們將天宗正月初一舉事的訊息告知趙佶。果然,童貫今日如“實”上報。趙佶想到昨夜果有刺客闖宮,遂堅定了禪位之心。李綱之血書,吳敏之進言固然有用,但時下正值深夜,就算禪位,又何須如此倉促匆忙,急不可待?自然是因為金兵未來,刺客先至之故了。
天宗掌控大內,對皇帝群臣動向瞭如指掌,一得禪位之訊,便即刻舉事。那鄆王趙楷,自然也是天宗的一顆棋子,他口中所謂“受人蠱惑”,舍天宗之人其誰?
童貫自然知悉箇中內幕,眼下天宗勝券在握,趙佶回天乏術,自己若要回話,一個不慎,觸怒天宗,後果不堪設想。但見趙佶一副可憐之狀,畢竟君臣二十餘載,又情何以堪?無奈只有深深埋首。
趙佶一個個望向誓書上留名之人,君臣相顧無言,一時間滿堂落針可聞。
趙佶萬念俱灰,嘆道:“朕無德無能,愧對宗廟。金兵來犯,社稷必然傾覆……”
封翔不耐道:“又是這一套!”
龍歸笑道:“貧道曾聞陛下詩詞馳名天下,今夜卻如何江郎才盡?此情此景,若不寫上幾首堪比‘垂淚對宮娥’的詩詞,怎配得上風流天子之譽?”
趙大財主神色木然,緩緩坐在御榻上,提起酒壺,斟了一杯,淡然說道:“夜深雪重,陛下病體難安,儘快了結大事,也好恭送陛下回宮。”
趙佶顫聲道:“你……你要弒君麼?”
趙大財主冷冷一笑,慢慢飲罷杯中酒,忽地一招手,封翔,的鐵劍已無聲無息向趙佶面門刺去。
鄭皇后驚呼一聲,卻見封翔收回鐵劍,將劍刃上的一縷長髮拿在手中,冷笑不已。他舉重若輕,將一把數十斤的鐵劍使得如柳條一般,實已到了從心所欲之境。適才這一劍從趙佶頰邊一掠而過,只挑落他一縷長髮,肌膚更無損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