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用血去寫(第2/3 頁)
起死亡都好上太多。
戰士的失蹤原因相對來說比較統一。在控制變數分組實驗基礎上,失蹤的戰士都有“接觸空洞體態相仿”的共性。
它們的共同點是,肉身進入空洞的比例過大,並且沒有在身上系“安全繩”,戰友們在它們接觸空洞的時候便拉不住,等到預定返回時,更是泥牛入海,找不回來了。
從少數發現報告來看,失蹤者沉入空洞後迅速放空了自我保護能力,肉體一旦開始崩解,其速度便驟然加快,幾乎頃刻之間,妖獸便死無全屍,消失在空洞中。
同盟損失的附庸戰士中,尋回殘軀卻回天乏術的,佔據主流。
計劃在空洞內停留的時間超過閾值,戰友們拉回來的殘軀就是屍體。
防護力量不能抵禦空洞崩解,拖回來的殘軀還是屍體。
戰士屍身上或多或少出現崩解症狀,這是空洞崩解作用擊穿防護的證明。不論是準備的力量不充足,還是停留的時間太長,理智撐不下去,無法排程防護,結果殊途同歸。
要麼把崩解防在外頭,在理智達到極限之前踏上返程,要麼就死。
黑色幽默的是,戰士們踏上返程的經歷對同盟價值不大,那些標記為失蹤或搜尋到殘屍的,才是夠有參考價值的錯題本。
活著回來被稱作保底,它們將自己在空洞中的見聞告知同盟大族,除了那些標誌著生命體徵的感受反饋會在綜合研判後,與它們當時執行的探索策略融為一體,它們只能說明同盟安排給它們的空洞接觸方案還有改進空間。
根據死亡案例,同盟調整後續實驗方案。
最先進入調整階段的是“自保方式”。
一開始,穿過空洞的修仙者為防不測,需要調集全部力量用於防備空洞影響。這固然在保命方面做到了極致,但集全力防備相當消耗理智,空洞對理智的侵害又不是法力防護所能抵擋的,反倒成了阻止修仙者延長空洞停留時間的行為。
在同盟假想中,修仙者要防備的是物質在空洞內自發產生的崩解,以及來自怪物的攻擊。
崩解在靈材上並不顯著,但在法力和尋常物質影響十分明顯。妖獸們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在空洞內突然東缺一塊西缺一塊,雖然它們不明白機理,但既然第一批第二批附庸半身穿過空洞都沒死,它們就沿用法力防護,姑且認為調集法力防護身體,可以讓法力替身體崩壞。
而在殘酷冰冷的控制變數法中,眾多修仙者被安排了一眼高危的法力防護策略。相當極端的法力分配踩著空洞崩解效應的極限,如果有誰沒回來,同盟計劃中的紅線就會往回收收;如果都活著回來了,該部分法力防護分配比例就會繼續壓榨。
直到榨出最少比例,讓修仙者可以用一份法力,在空洞內待上足夠長的時間。
同盟並未忘記這點:接觸空洞的戰士反饋,從第一次神識穿過空洞到現在,沒有一位回饋,報告空洞另一邊有明確的靈機流動。
修仙者恢復法力需要靈機,沒有靈機就難以快速恢復法力。如果抵抗空洞崩解效應需要法力,那麼法力就和在空洞內活動時間存在強關聯。就算修仙者的其它手段都成了長板,法力上限都會成為限制修仙者在空洞內活動時間的短板。
同盟必須考慮這一點,必須準備一套“最少法力消耗”的空洞防護策略,儘可能以技術手段將這塊短板拉長,再增加實際達成的空洞停留時間。
頭部需要多少比例的法力防護?軀幹?四肢?特殊肢體?肢體與肢體間的負曲率部分和正曲率部分防護比例是否相同?法力防護可否離體?
如何在空洞的崩解效應面前防護肉身,本身就是一套需要大量資料支撐的龐大課題。如果有指導理論,華夏人族還能透過理論計算儘可能收縮試驗方案範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