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可能有築基期妖獸(第2/3 頁)
粒徑越大,其度數也會相應越低。
而在眼前的這片沙海,李儉用肉眼甚至找不到明顯坡度存在。人眼對傾斜角度的辨別能力因人而異,但對沙堆來說,任何正常的沙堆,其傾斜角都應該在人眼可以識別的範圍。
該說不愧是填充地塊嗎?這麼詭異的景象也能出現?
李儉並沒有急著向更深處探索,而是像到了稀奇的自然景點的遊客一樣,蹲下身,拾起一把沙子。
沙子手感很正,談不上有什麼異常,粒徑和靜摩擦係數應該都在正常範圍,自然形成沙堆本應在四十五度以上,哪怕是沒那麼穩定的撒向地面動作,形成的沙堆也應該有四十度。
李儉嘗試了一下,隨手堆了個沙堆,錐高不過十厘米,繼續觀察。
沙堆存在了不到三十秒,就像是冰塊在河裡融化一樣,消失無蹤,與沙海融為一體。
李儉:這什麼場地魔法,給哥們整不會了。
很明顯,要麼是這片沙海整體的沙子都有問題,要麼就是這片填充地塊對沙海來說有問題,李儉更傾向於後者。
比如填充地塊內部存在“沙海必須平整”的法則之類。
站起身,看看陷入沙海的深度。
很好,有一點點下陷,看來這種法則並不是完全不允許沙海不平整,而有其他附加要素。
至於附加條件是什麼,李儉暫時不想主動探索。
這塊地方肯定有人研究過,稍微玩一下滿足一下自己的遊客心理就差不多得了,一直在這玩沙子,軍務那邊可過不去。
而且這邊環境好怪啊,明明沒有遮擋物,怎麼看不到妖獸身影?
……
扛著合金棍在沙海中行走,過了一會,李儉就知道為啥看不到妖獸了。
這幫畜生因地制宜,壓根不在沙海表面行走,而是在沙海下頂著阻力潛游。由於此地的特殊條件,沙海表面甚至連點痕跡都不會給,這些妖獸在沙海下到處遊蕩,與環境完全融為一體,能夠用肉眼看到就有鬼了。
至於李儉是怎麼知道的,一頭——由於其體型碩大,李儉只能這樣使用量詞形容——披著甲殼的赤黑色蠍子猛地從沙海下跑出,朝自己張牙舞爪,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情況?
要不是這玩意從沙海中躥出來的時候,沙子好歹還有點動靜,不然這場景移植到恐怖片都沒違和感。片名李儉都想好了,就叫“沙捲風”。
哦,那是爛片系列加歡樂向恐怖片啊,那沒事了。
嚇了一跳的李儉隨手一棍,蠍子便歇逼了,眼看著妖丹大概也無了。李儉不死心,在蠍子還有一半完整度的屍體中翻翻找找,又是動用神識觀察又是按照解剖學對其進行有條理的拆分,總算在一片血肉模糊中摸出了妖丹。
往好裡想,高低是個開門紅(不論是物理意義還是經濟意義),預示這次行動必將成功。
……
沙海填充地塊並不算大,但其中妖獸著實生機勃勃爭奇鬥豔,雖說明面上的沙海看著只是一片平靜和緩得如同電腦建模中才會存在的平整沙地,但在沙海表面之下,妖獸們爆發著極為激烈的戰鬥。
大概是因為沒什麼人類冒險者進入沙海,沙海中的絕大多數戰鬥——李儉相信這個比例應該高於百分之九十九——都發生在妖獸與妖獸之間,偶有幾頭妖獸將在沙海上的李儉視作捕食目標,會在嘗試躍出沙海之前和其他妖獸撞上,繼而引發一場決定獵物歸屬權的戰鬥。
在沙海里待了一段時間的李儉也慢慢找到了在其中活動的規律。沙海在沒有活物對其作用的時候,會修正自身不平整的表象,但又會忠實反映活物的動作。如果足夠用心地體察沙海表面沙子不正常的受力狀況,便能從中反推出一片區域內沙海中妖獸的動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