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治國十策(第2/3 頁)
對於魏震堂的吹噓,林苑之和鄭嚴明微微點頭,沒有開口。
這一幕看似有些尷尬,但魏震堂的心裡卻是一陣竊喜。
外人或許覺得能夠請到兩位大儒監考,是一件多麼榮幸的事,但卻不知道這二位大儒卻有很深的間隙。
在林苑之未退休前,就和鄭嚴明共事多年,平日裡還好,據說在十多年前,二人因為某件事,產生矛盾,哪怕最後林苑之退休了,二人的關係都沒有緩和跡象。
只要二人相見,必定是針鋒對麥芒,而這就是魏震堂想要看到的。
沉默一會的鄭嚴明開了口,“那位就是嶺北縣所謂的神童蘇祁安?據說在望月樓吟出了神句?我看這長的也不怎麼嗎。”
“誰說有才華才氣的非得長相俊朗,貌比潘安?嚴明你這是歪理,怎麼說你也是翰林院大儒,什麼時候翰林院大儒也會以貌取人?”
鄭嚴明話音剛落,林苑之便開口反駁,絲毫沒有留半分情面的意思。
鄭嚴明沒有惱怒,只是不鹹不淡道,“呵呵,我對這位神童外貌自然沒有什麼意見,只是能夠吟出四句神作的,怎麼看都不像是一位年輕人之手。”
鄭嚴明的意思很直白,望月四句的精髓,以他們大儒來看,必定是閱歷豐富,並且是那種胸懷天下的大家,只有這種大家才配得上望月四句。
像蘇祁安這種小年輕,也配?
“小年輕又如何?我朝立國300年,像蘇祁安這種青年才俊,不知多少,哪怕是少年神童也有一指之書,做的政績,吟出的詩句,可謂千古流傳。”
“僅僅以外貌、年輕為由,便心生質疑,嚴明你的心胸太狹隘了,難怪在翰林院這麼多年,也只是一介編載,遲遲未進一步,可惜啊。”
如果說林苑之先前的話,鄭嚴明海還可以保持一份淡定,那最後的這句話,直接戳到他的痛點。
鄭嚴明面色一冷,想要發作,但還是忍了下去,冷眼掃了林苑之,冷聲道。
“哼,嚴明在翰林院在如何,也比你退休多年要強得多,如今的翰林院可不是當年你在時候那般迂腐,老林,到了古稀之年,操心的事就放一邊,可別千萬操心太多,哪天就去了。”
“老夫身子骨如何,不用你掛念,安心做你的監考官,最好別亂來,否則這後果,怕你落個晚節不保。”
“呵呵,是嗎,那多謝老林提醒了,既然你如此看重這位神童,那咱們拭目以待吧。”
鄭嚴明說完,便閉口不言,開始閉目養神,林苑之同樣如此。
坐在中間的魏震堂從始至終都沒插話,只是面帶笑容,笑呵呵的回過頭,目光一轉,落在下方,陷入沉浸的蘇祁安身上。
目光閃動,誰都看出去他在想什麼。
下方,正奮筆疾書的蘇祁安,臉色平靜,目光一行一行的閱卷答題。
經過兩個多時辰的答題,這次的考卷基本過半,接下來的題目,雖然有些難度,但問題並不大。
縣試科舉,除了考驗答題正確率,更重要的卻是後面幾卷的自省答題。
說直白點就是,出一問題,根據自己的見解,給出答案。
這種答題方式,沒有固定答案,考驗的更多是格局思路。
而且每一次的題目問題都不一樣,但歸根結底大概就是,問對朝廷最近出的政策、邊境的紛爭、百姓生存土地等等。
這類問題,格局都很大,相當於把自己帶入一方主政官,對當地的一切如何執政。
因此這類問題,不僅要慎重下筆,而且往往答題字數都是過萬字,可謂耗時又費力。
但要是答好了,甚至深得主考官心意,哪怕前面的應試答案一片全錯,只要後面這類問題深得精髓,高中機率也很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