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第1/2 頁)
「早立皇儲,可安人心。」有大臣道。
「是太子立了能安人心,還是明君政策,創造盛世可安人心?」皇帝問道,見眾人不語,「諸卿何必操之過急?」
「陛下……」仍有朝臣不死心道,「陛下正值盛年,然內廷六宮空缺,陛下每日同皇后起居,已是違背了祖制……」
「夠了!」皇帝忽然怒道。
群臣少見她動怒,這一次便將幾人嚇楞,「朕只不過效仿尋常人家,若天下百姓都能如此,少一些寵妾滅妻的醜聞,這才是真正的安寧。」
此後,帝後同起居數十年如一日,每有朝臣上疏為皇帝再次挑選良家子,都會遭到皇帝怒斥,隨著一些老臣相繼辭官,新科進士慢慢進入朝中,納妃與皇嗣之事的發聲便越來越少。
洪佑十三年,裕王趙瑞於京師裕王府舉行冠禮,同年,晉王趙哲誕下第三子,皇帝下旨將其接入宮中交由皇后撫養,賜名趙頊。
同年,裕王趙瑞娶朝臣之女為妃,由太常寺與禮部操辦。
——坤寧宮——
親王納妃的大喜籠罩著整座京師,包括紫禁城內也是一片喜慶,皇帝為裕王長兄,長兄如父,故而為其大肆操辦,又賜各種珍寶至裕王府。
是夜,京師的夜晚依舊繁華熱鬧,但最熱鬧的還屬今夜的裕王府。
白日的喜慶過後,紫禁城便重回了安寧,尤其是夜晚,只有來往的宮人與太監,邁著輕盈的步伐不敢出聲。
內廷只有坤寧宮還掌著燈火,皇帝沐浴更衣回來,只見沈氏坐在鏡臺前,緩緩散下青絲。
十餘年過去,絲毫不見眼前人容顏衰老,「好奇怪。」
「奇怪什麼?」沈氏一邊對鏡梳頭一邊問道。
「今日姐姐替我梳頭,已然見有華發,可是我見姐姐,容顏卻沒有絲毫改變。」趙希言道,「甚至比晉王妃王氏看起來,還要年輕。」
沈氏隨後放下手,「晉王妃已是生育了三胎之人,難道陛下不知道生育會使如此加速衰老與縮減壽命麼?」
趙希言愣了愣,「聽過醫師說女子生產,異常兇險,如過鬼門關,宗婦因產子而亡的,也有不少。」隨後走到沈氏身後一把環住,「聽著屬實嚇人。」
沈氏隨後嘆了一口氣,這樣的場景她曾見過,尤其是在紫禁城的內廷中,后妃不過是為皇帝誕育皇嗣的用具罷了,「縱使如此拼命誕育子嗣,卻也得不到男人的憐惜,何苦作踐自己。」
趙希言摟著妻子,「姐姐就這樣陪著我,再也不必遭受天下的不公。」隨後將人一把抱起。
那未繫緊的衣裳忽然散了開來,二人剛沐浴完,沈氏只穿了一件單薄的衣裳,散開後,身體幾乎一覽無餘。
趙希言遂將她抱到榻上輕輕放下,一臉笑眯眯的盯著沈氏,目光在她身上遊走,「今日可是大喜呢。」
——
洪佑十五年,裕王妃誕下一女,洪佑十八年,裕王病重,而第三子尚未誕生。
——裕王府——
裕王少年起身體一直欠佳,近些年病情加重,直至太醫搖頭,迴天乏術。
裕王病重,皇帝於百忙之中抽身出宮,親臨裕王府探望。
身懷六甲的裕王妃與側妃及兩位夫人都候在寢殿門口連連抽泣。
裕王妃牽著嫡長女,長子與次子都為庶子,各自躲在生母身後,還不知發生了什麼。
「妾叩見陛下,聖躬萬福。」裕王妃帶著王府內廷的一眾朝皇帝行禮。
趙希言抬了抬手,「你身子不便,就不用多禮了,裕王他如何了?」
聽到皇帝問話,裕王妃便更加傷心了,連連哭道:「殿下他……」
趙希言便明白了,裕王大概是撐不過今日了,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