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暢談人生與理想(第2/3 頁)
是抗洪救災,我都跑在最前面,還立過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就是79年那次自衛反擊戰,我們作為預備隊是要開赴戰場,可是還沒出發戰爭就結束了。
那時我心裡也是熱血沸騰,自己雖然不是做封疆大吏的那塊料,就當一名威武的大將軍,到了戰場一定要勇猛殺敵。也給村子裡的人長長臉。哪承想就連硝煙的味道都沒有聞到。
第三天的上午,大哥張建來到醫院陪護父親。
晚上,張婉茹回到賓館上床休息,雖然閉著眼,聽到父親講了年輕時的經歷,知道父親那時也是個熱血青年,心裡有著理想與奮鬥目標。腦子裡出現了住在村子裡時的一幕幕圖畫。
那時,爸爸在城裡上班,每天騎著一輛破腳踏車,一天打個來回就是六十多里路。那時一家人過得很幸福。
每到週末,看著爸爸給村子的老人幫著幹活,雖然非常辛苦,卻很快樂。原來他老人是為了感恩。
自己一家回到村子裡蓋房子時,村裡的鄰里也都來幫忙,好像用了幾天的時間,不但建起了八間北屋,還在東西各建了兩間平屋。還有一個寬敞的院子。成為村子裡最上檔次的住房。
那時媽媽也很幸福,她是小學老師,可是因為一時沒有轉過調動手續,所以一直在家做家務。
如果爸爸下班回來晚了,做好飯後,就會牽著自己的小手,站在村頭朝著那條崎嶇的山路瞭望。當看到爸爸推著腳踏車,走上那處山坡時,自己就會快跑過去,喊著‘爸爸,爸爸。’
老爸就會把自己抱起來,放在腳踏車的大梁上,推著和媽媽一起回家。
想到自己的童年,在村子裡的生活感到很快樂。喜歡那裡的大山,樹木,花草。尤其是到了秋天去山上摘柿子,帶著撲螞蚱。
那時自己還讓爸爸買了兩隻小羊,兩隻小白兔,常常跟著媽媽上山去割草,回來後,在村頭曬乾留作山羊冬天的食物。
有時,還與兩個哥哥牽著山羊,去山上吃草。哥哥們爬樹掏鳥蛋,自己每次都採很多的山花,回到家送給媽媽。
自己的村莊叫杏花村,非常有詩意的名字。
著名的詩人黃庭堅的《牧童詩就是最好的證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
不知黃庭堅看到的杏花村是什麼樣子?可是,自己住過的杏花村可是一處人間仙境。
當冬去春來時,村子周圍的山坡上,一樹樹粉紅的杏花傲然綻放,如果把大山比作一位俊美的少婦,那麼這一樹樹杏花就像插在她秀髮上的玉簪,不但清香無比,還給她增添了嫵媚與妖嬈。
隨著春天腳步的加快,便是在綠葉掩映下的一樹樹潔白的梨花,紅紅的桃花也相繼盛開。在這連綿的群山上青翠的松柏間,就像給他們搽脂抹粉似的,使整個山區光彩怡人,花朵的芳香還會瀰漫在徐徐的春風中。
日月如梭,在一樹樹的花瓣飄落時,也會坐下許多果實。《紅樓夢裡的林妹妹,還沒從沉浸在葬花的傷感中走出來,杏樹葉子逐漸長滿枝頭,落花後坐下的小杏也開始漸漸長大,五月前後,隨著溫度的升高,黃裡透著紅的大水杏已經成熟,果香飄蕩在微風中,人們摘下一個個水杏,喜滋滋地吃在嘴裡,酸甜可口,清香潤喉。
接著就是一顆顆大而甜的壽桃也成熟了。人們小心翼翼地採摘下來運到集市上出售換回大把的鈔票。
夏日裡的陽光普照著大地,大山裡從萬物復甦到山花爛漫,村裡人又會趕著羊群,牽著黃牛在山坡上吃草。
在人們吃過甜杏和壽桃,蕩氣迴腸的滋味還沒消散,裝在口袋裡的錢也在逐漸隆起。
七月份,花椒樹上的大紅袍也成熟了,一粒粒紅彤彤花椒就像一粒粒相思豆,飄蕩出麻辣的清香。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