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通緝令上(第2/2 頁)
消耗過大,一直高燒不退,直至夜半才稍稍好轉。
李道瑾隨便包了下傷口,召集各守軍將領開了好幾次會。
“殿下,鶴八帶人來了。”,景明進帳稟報。
“帶人進來。”
沒過多久,鶴八帶著一位身長八尺的男子進來了。
“臣青州知府柏長松,拜見翊王殿下。”
“柏將軍請起,說來,道瑾幼時,曾在柏將軍門下學武,老師不必多禮。”
“殿下抬舉,臣以休職,現在就是個知府。”
“不管將軍知府,您就是我李道瑾的老師。”
短暫地寒暄,李道瑾開始和柏長松分析戰況。
柏長松從青州調來兩萬兵馬,不日盛州援軍也會到,勝利在望。
“這次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蕭鐸已經被逼出南縣,我們要乘勝追擊,將蕭鐸大軍一舉殲滅。”
“我認同柏知府的觀點,諸位可還有什麼異議?”
李道瑾巡視一圈,確定大軍都同意後便開始部署。
“柏知府,蕭鐸從南縣退出,最佳的退守地點是清沂山和崟海,我們兵分兩路如何?”
徐遐清指著地圖,這琅琊周邊地勢,沒人比他更熟。
“兵分兩路很容易被截斷,此舉不妥。”
李道瑾看著地圖,清沂山和崟海距離不近,若有埋伏從中間隔斷,那可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那依翊王殿下來看,如何是好?”,柏長松問道。
李道瑾將手指向一處,“東昌府。”
“東昌府?這離南縣那麼遠,蕭鐸不可能去那。”,柏長松有些不太同意李道瑾的想法。
徐遐清也覺得蕭鐸不會去東昌府,“我同意,這也太遠了,蕭鐸光去就要兩天,而且他們乾糧還被燒了,撐不到那時候。”
李道瑾用炭筆畫出來一條路,一路連線南縣、清沂山、崟海、東昌府。
“這是什麼路線?琅琊觀光路線嗎?”
徐遐清吐槽,畫了一圈,怎麼感覺蕭鐸像是來春遊的?
“蕭鐸的大軍糧草被燒,東昌府有大越東部最大的糧倉,蕭鐸一定會去。而且東昌府距離東夷王城不過百餘里,蕭鐸私通東夷,東夷若想跟他合作,必定會從東夷王城出兵增援。”
李道瑾說的並無道理,而且清沂山多山魈,一般軍隊都會繞道而行,崟海陡峭,蕭鐸也不會去冒險,反而最遠的東昌府是個好去處。
“那就按翊王殿下說的來,我派兵去東昌府埋伏,你們在後面隨時準備進攻。”
李道瑾拜謝柏長松,“有勞柏知府。”
柏長松走後,徐遐清湊上來,“那我呢?”
“你?你當然是留在蘭縣保護我們腹地啊,蕭鐸雖撤,但不代表沒有後手,琅琊百姓都聚集在蘭縣,你得護好他們。”
“臣徐遐清,定不辱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