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3 頁)
而降的雷霆重擊,使得亞得裡亞海掀起滔天巨浪直撲陸地,威尼斯最後的榮光也永遠地沉入了海底。
六十萬人死亡,總損失超過一萬億美元。然而,藝術、歷史、科學上的損失‐‐全人類所遭受的潛在損失‐‐根本無法估量。這場災難就彷彿一個清早之間就打完了一場大戰,災後的塵埃過了好幾個月才漸漸沉澱下來,這期間全世界都目睹了自喀拉喀托火山爆發以來最為壯觀的黎明和黃昏,然而,沒有幾個人因此感到高興。
最初的震驚過後,人類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決心與團結作出反應。人們意識到,這樣一場災難也許一千年內都不可能再次發生‐‐但也許明天就又會重演。而下一場災難降臨時,後果只會更加嚴重。
很好。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一百年前,世界遠不及今日富裕,資源也更加匱乏,可人類卻浪費了大量財富,用於攔截對準自己腦袋發射的、自相殘殺的武器。那些努力從來都沒有成功過,不過當時所需要的技術也沒有被遺忘。如今,這些技術可以在一個無限寬廣的舞臺上,被用來實現一個更加高尚的目的。人類再也不會允許足以引起末日災難的巨型隕石突破地球的防衛圈。
於是,&ldo;太空衛士&rdo;工程啟動了。五十年後‐‐以一種出乎設計者們意料之外的方式‐‐工程證明瞭它的存在價值。
第二章 入侵者
到2130年,火星基雷達能以一天十二次的頻率搜尋新的小行星。&ldo;太空衛士&rdo;的眾多計算機能自動計算小行星的軌道,並將資訊存入其巨大的儲存器中,於是,每過幾個月,有興趣的天文學家就可以檢視一下最新收集的統計資料。如今,這些資料相當驚人。
自十九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天,人類發現了小行星世界裡的巨無霸穀神星起,人類蒐集最初的一千顆小行星花去了超過一百二十年的時間。數以百計的小行星被發現了,消失了,然後又被發現了;小行星的數量如此之龐大,以至於有一位天文學家曾怒氣沖沖地稱之為&ldo;天上的害蟲&rdo;。如果這位天文學家知道如今&ldo;太空衛士&rdo;正在追蹤五十萬顆小行星,那他一定會驚掉下巴。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