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所謂的稍後再議(第1/1 頁)
陛下口中,所謂的稍後再議
這就像是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時刻懸在宰相李林甫的頭頂
這把劍何時落下,遲落早落,到底落不落,全憑陛下一句話
這個稍後,可以是一會之後,也可以是一年之後,更可以是,然後之後就沒有然後了
說白了,就是陛下給他臺階下
而且還不是無償的臺階那種,是一種有條件的交換
僅僅透過三言兩語,語言的藝術,就讓對方心知肚明的交換
也許是交換其表態效忠,確實沒有謀逆之心,也許是交換,對國家控制力的逐步退出,好為後代接班,減少阻力,各種因素都有
也是陛下想測試一下,李林甫在他兒子是否勾結反賊,這件事上的決心和信心
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信心,相信他這個三兒子,沒有夥同曹錕一起勾結敵國,危害大晉國朝堂,相信他三兒子的死,和刺殺六扇門副都統這件案子沒有關係
李林甫知道,三兒子李節曾經和曹錕一起,提出過攻擊六扇門副都統的計劃
可都被他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斷然否決
後面三兒子就消停了,也不再提起這件事
根據府中,自己外放在幽州城中的眼線報知,自此三兒子,見曹錕的頻率都低了很多
再根據府中隱藏的心腹謀臣,鄔思道的判斷,以及自己平時對三兒子的瞭解
三子李節,絕不會計劃被自己否決後,還自作主張,參與到曹錕勾結敵國,刺殺本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那個六扇門副都統的案子中
更何況,曹錕只是與勾結敵國的那兩人,過從甚密,是否主使了對六扇門副都統的刺殺,並無定論
那二人,一個巡防司司長隆科多,一個通州參軍隆科爽,皆是自己,安插在軍中和治安部隊中,多年的暗樁
他們以前非常聽話,重要的事情總會先彙報,沒有理由這次,這麼重大的事情,和曹錕合謀了,也不通知自己
而且這兩個暗樁,自己一直讓他們在內部擴大影響,站住腳,並沒讓他們勾結過敵國北梁
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幹了,下面從兒子到底層謀士,到暗樁,都瞞著自己這麼幹了,可能自己真的老了,掌控力不足,也該下來了
可李林甫,不相信,自己的掌控力變弱了
他堅信自己的三兒子,沒問題
於是沉默不語,等待晉明帝落下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讓龍門飛甲,拿出更多的證據來
而不是現在就繳槍投降,和陛下進行不明不白的交換,他要賭一把
畢竟如果真的查到,曹錕是前宗案子的主使,視同謀逆,而三子又真的牽涉其中,那自己這個權傾天下的宰相恐怕就要下臺了,甚至是三尺白綾
皇帝看奸相李林甫不接招,坐在那沉默不語,那個稍後再議,立刻提前了
他對著龍門飛甲,冷冷說道“你剛才說,前後兩宗案子,本是一件,可否有更多實打實的證據和線索,不要賣關子了,可以一次都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