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世界第一大軍馬場(第2/2 頁)
燕、北涼、西涼等政權,結束了北方混亂割據的狀態,統一了華夏北方。
此時的北魏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拓跋燾除了在陰山以北設立六鎮,飼養戰馬外,還親臨漢陽大草灘。
將這裡重新修葺擴充套件後,如同巔峰時期威加四海的大漢王朝一般,開始重新飼養戰馬。
十餘年間,養馬高達兩百餘萬匹,駱駝一百萬匹,牛羊更是多到無法統計。
之後山丹軍馬場更是成為隋、唐、元、明、清鼎盛時期的戰馬養殖基地。
至於為何沒有宋朝,那是因為北宋中後期已經將這裡變成農業的種植基地了。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兩次“杯酒釋兵權”,但是作為武人出身的他,深知戰馬的重要性,故而在北宋初年,山丹軍馬場還處於為朝廷供養戰馬。
然而經歷唐末五代戰亂後的北宋初期,人口不到三千五百萬,隨著北宋經濟的飛速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人口也迅速激增。
到了北宋後期,華夏王朝的人口首次突破一億大關。
人口激增的同時,糧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這個時候,宋朝的官員就將擴充農業的地方瞄準到了馬場上。
在大多數文官眼中,煌煌大宋,不需要如此多的戰馬,飼養這麼多馬匹,純粹是浪費地盤。
於是,許多馬場被改造成了農田,山丹軍馬場也沒有逃脫此種宿命,
至於南宋,山丹軍馬場早已經不在領土範圍內了。
“雲長說得大致不差,至於漢陽大草灘何時被朝廷所廢棄,乃是光武帝之後。
如今的大漢從光武帝復國到當今陛下繼位,曾經在朝堂上發生過三次放棄涼州的論戰,雖然最後提議者皆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歷代皇帝並沒有重視涼州的開發,自光武帝之後,因為涼州局勢漸漸不在掌控之中,漢陽大草灘也隨後取消。
不然羌人一旦反叛,可以直接進入河西走廊的漢陽大草灘奪取朝廷飼養的戰馬,完全是將造反的裝備拱手送人,朝廷又如何會做這樣作繭自縛的事情?
所以廢棄漢陽大草灘也在情理之中,等到朝廷何時能重新統治涼州之時,漢陽大草灘恐怕才能再現昔日之光。”張良為眾人解惑道。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