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生報到(上)(第1/2 頁)
班琪有點感動地謝過桑晴。她知道桑晴是因為桃子,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心不就是如此嗎?有的是情分,有的是利益,還有的是情分夾雜著利益。 說話間,行李箱、揹包、零食袋子都已經由程煦幫忙裝上了麵包車。 程煦長相不算出眾,小平頭,給人感覺實誠穩重。班琪每次見他就叫“姐夫”,楊桃猜想,程煦心裡想的一定是,這個堂妹上道! 班琪卻知道,上輩子程姐夫和堂姐結婚有些波折,但婚後多年感情一直很好。 剛才在樓上,程煦說,對金湖悅景用房子抵工程款的事,雖然程爸還有擔心,但程煦自己有預感能賺。班琪就悄悄跟楊桃贊程姐夫有慧根…… 一行人坐進麵包車,班薇坐副駕,兩小隻和桑晴在後排。車子沿著省城的主幹大街一路南下。 這條路盧天瑩也帶著她們走過幾回,今天路上的車明顯比往常要多。 “估計都是來送孩子報到的。早上我經過火車站,火車站那邊人更多,有好幾個學校的大巴車在那裡等接站……”程煦一邊開車一邊說著。 省城大學多,每到開學新生報到的時候,看起來還青澀的學生,大包小包的父母,就是一道風景。 他們從四面八方而來,帶著父母和家人的期盼。幾年之後,會有超過一半的畢業生選擇留在省城或湧向北上廣深等城市。 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去建設異鄉,為異鄉創造經濟效益。他們的父母,有條件的就掏出家底為孩子在異鄉置產,然後他們的後代也繼續留在當地貢獻。 這表面上是完成了一次跨越,實際上則是把屬於小城市的人口和消費力注入到了中心城市…… 小城市湧向大城市,鄉村則湧進小城市,所以在出生率降低的情況下,最先被抽乾的還是鄉村。除非…… “琪,馬上要報到了。我咋還有點小緊張呢?”楊桃打斷班琪的思路,緊張、忐忑混合著那麼一點小興奮。 班琪見桃子這樣,也道:“聽你這麼說,我也有點兒了。” 班琪上輩子可沒上過大學,這樣的體驗對於她來說也是新鮮的。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時候人們的觀念還很樸實,真的認為這是人生四大喜事。 但觀念總是會隨著社會意識形態改變的嘛! 比如二十年前,農村女孩十六七歲就開始找婆家。 再比方二十年後,大齡剩女結婚也會就有人感嘆:又一個好日子過到頭了,怎麼就那麼想不開呢?男人的三大喜事也變成了升官發財換老婆…… “別緊張。”桑晴安慰她們:“不管到什麼時候,做好自己該做的,其他的都順其自然。” “阿姨說的對!”班琪看著桃子:“你人緣這麼好,你怕什麼呀?” “我人緣好嗎?”這個某桃還真不知道,不過聽班琪這麼說,她想搖尾巴。 班薇從副駕駛回過頭來:“你這性格是挺招人稀罕的。” 某桃忍不住彎起的嘴角,被桑晴一句話壓下—— “你們可別誇她了,從小就是,一誇就翹尾巴。” “媽——” 官方認證,是親媽! 麵包車走走停停,車裡幾個人一路有說有笑,也沒感覺到時間的流逝,轉眼就到了目的地。 兩個學校只隔了一條小馬路,理工大學的正門距離南大的南門很近。周圍還有幾個回遷小區,以及新入住、或在建的樓盤,進步新居就是其中一個。 兩家約定先各自到學校報到,中午再一起吃飯,下午一起逛逛兩邊的校園、拍拍照。 楊桃和桑晴在南大的正門下車,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她們一人拖著一個行李箱,楊桃還揹著一個揹包,桑晴則是一個斜挎包,拎著一個袋子。 這樣的組合一看就是新生入學。 當然,她們看著還挺輕鬆。還有那父母都大包小裹的;有一臉風霜,拎著蛇皮袋子的;還有用軍綠色打包帶揹著棉被、上頭用網兜掛著盆的…… 在2002年,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貧富差距不僅是南北的差異,還有城市和農村的差異。 學校門口,有身披大紅綬帶的學長學姐,拿著大喇叭提醒新生出示錄取通知書排隊進門。 剛返校的學生則是直接出示校園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