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怎麼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第4/5 頁)
電,就是有人能把國內所有廠家的產量一掃而空。
所以,不要看國內工人的工資不高,但是真有一點家底。
“秦安他們那邊,規劃好生產線了沒有?”
“一個班能產多少菜刀?”
一個月最少上千把菜刀,對於只有不足十人的生產小組來說,壓力很大。
現在紅旗公社這邊,倒是沒有多少人購買。
但是周圍公社一些慕名而來的人,也在透過秦平家的代銷點,購買秦刀。
加上外地司機的訂購,現在每個月都穩定在一千把以上。
這就要求他們規模化生產,而每天最少也要生產三十多把!
看似不多,但是分配到個人手中,就是每人三把多。
最最主要的是,這個小組可不止是生產刀具,還生產鐵鍋。
有不鏽鋼餐具訂單,他們還要壓鑄不鏽鋼餐具。
這完全是因為,之前就只有一臺空氣鍛錘。
他們既然控制著這臺機器,這些需要空氣鍛錘參與制造的商品,就全都依靠這個小組來完成。
“單純使用一臺鍛壓機,壓鑄鐵鍋效率也不高。”
“他們沒有想著,全都設計成一條自動生產線?”
趙二娃道:“肯定想過,也做過,他們已經上報過成果。”
“但是從最近他們那條線的產量來看,沒有什麼太過突出的表現。”
秦軍問道:“一個小時,能產多少口鍋?”
趙二娃道:“最多十來口,沒什麼大用。”
相比菜刀,鐵鍋的銷售資料就更加驚人。
聽說透過秦平的關係,打通了供銷社的門路。
那邊雖然給的價格不高,但是他們要的數量有點多。
這一點秦軍也知道,所以對於鐵鍋產量,他也十分關心。
當然,這是被玉愛國提醒之後,他才有的想法。
小錢不想賺,大錢你也賺不來。
任何一個小東西,都可以做成一個產業鏈,比如紐扣、眼鏡、運動鞋。
就連塑膠花,都可以成就一個鉅富!
既然做了,現在秦軍也沒有一點,看不起這些看似沒有技術含量的行業。
就比如造鍋,鍋的種類可太多了,比如以後的電飯煲、蒸鍋等等。
再擴充套件一下,就是電磁爐、烤箱、空氣炸鍋等等。
做成一個系列,以後豆漿機、榨汁機等等,也是可以造的。
這麼做下來,不就是一個龐大的產業?
所以,現在秦軍決定,不管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
而只要做到最好,就絕對離不開科技的創新。
看到趙二娃,好像對於鐵鍋的產量不太滿意,秦軍就笑了。
“一個小時十口鍋,資料很好啊?”
只是一算,秦軍就感覺很高,甚至可以說刮目相看。
“十口還多?”趙二娃也驚訝的道。
秦軍笑了:“就一臺空氣鍛錘來壓,一個小時能產十口鍋,已經很不錯。”
“如果是老師翻砂制模來做,一個小時能做兩三口就不錯了。”
“如果不停生產,一個班不就可以做八十多口?”
“一天三班倒,一條線一天也能產兩百四十口,一個月的產量有七千二百口。”
“對了,現在供銷社那邊,每個月有多少訂單?”
趙二娃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剛開始還正常,每個月幾百口的樣子,後來就不行了,越來越多。”
“今天我還做過統計,打算好好梳理一下產量。”
“沒想到,又收到供銷社的訂單。”
“截止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