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5 頁)
進攻,開啟了太平洋戰場。
雖然說,現在的曰本無論軍力國力都沒有達到民國二十六年時的巔峰狀態,但如今的中國又能好到那裡去?
蔣委員長還在一心安內,中央軍正規德式化幾乎還未開始,全國範圍內剛剛經歷過中原大戰,各地軍隊都元氣大傷,軍力財力損耗嚴重,急需休養生息,可以說此時的中國遠比1937年虛弱。
如果曰本人在這時強行發動全面侵華,那後果可能會比1937年還要糟糕。
就算不全面侵華,如果大舉增兵進攻東北那也不是現在的張興漢所能抵擋的,因為他不是張少帥,手下沒有坐擁幾十萬東北精銳,他只有八千人,守一瀋陽勉強可以,要守住整個東北,那是萬萬不能的。
“那,哥,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王義財有些茫然的問道。
“俗話說得好,打仗,最好防守就是進攻,義財,我記得黃處長的警務處是不是有兩個騎兵公安總隊?”張興漢突然依稀記起在後世歷史資料上曾經看到過關於東北軍騎兵各部隊的詳細資料。
其中就有黃顯聲任遼寧省警務處長時,組建的兩個公安騎兵總隊,九一八事變後這支騎兵部隊隨黃顯聲一同入了關,後來以此為基幹改編而成了陸軍讀力騎兵第二旅,也就是長城抗戰時黃顯聲所率的騎兵讀力第二師,由此改編而來。
但是,如今黃顯聲撤走時僅帶走了幾名騎兵隨行護衛,絕大部分部隊,無論騎步兵都應該留在了瀋陽。
張興漢知道,在東北戰場上,東北軍唯一比曰軍強的,就是他們的騎兵部隊了。
江橋抗戰時,馬占山統率的黑龍江騎兵就把曰本騎兵聯隊殺的血流成河,死傷慘重,慘敗而歸。
究其原因,東北從古至今就是馬背民族的龍興之地,譬如在明朝,李如松的2000遼寧鐵騎能以寡敵眾擊敗曰軍五萬精銳。
而戰馬方面,東北軍也是佔盡優勢,東北軍的馬匹多產於呼倫貝爾大草原和科爾沁草原,蒙古馬自古以來就以耐力,適應能力強而聞名於世,當年蒙古騎兵縱橫馳騁歐亞大陸時,最大的依仗就是蒙古馬驚人的耐力和適應能力。
而曰本人的戰馬大多都是從西方引進的高頭大馬,耐看不耐用,奔跑能力初期比蒙古馬快,但持續能力就要差老鼻子了。
還有就是曰本人本就是個短腿民族,人矮腿短,在騎術造詣上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接下來王義財的回答卻讓張興漢有些失望:“是有這麼一支騎兵部隊,不過,這支部隊都分散駐紮在遼寧下屬各縣。在昨天之前,黃處長預感曰軍可能會挑起戰端,便一邊組織公安總隊在瀋陽城加強城防守備力量,一邊令各騎兵總隊在瀋陽外圍各城鎮機動巡視,以待爆發戰爭後,便於機動進攻。”
“哦,怪不得先前召集全城部隊進行整編的時候沒見到多少騎兵。”張興漢失望之餘,又理解的點了點頭,以騎兵來說,確實不適合留在瀋陽城內打這種城防戰,野外機動迂迴才是他們最擅長的,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騎兵的威力和優勢。
黃顯聲這麼安排的本意是好的,如果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決心抵抗,這些分散各地的騎兵就能迅速配合讀力第七旅和瀋陽的城防部隊,對曰軍實施背後突襲進攻,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
但是,張學良的不抵抗,讓這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在得知讀力第七旅已經撤離瀋陽的情況下,騎兵部隊大多也會自行向錦州方向後撤。
所以,張興漢意圖利用騎兵加裝甲部隊組建突擊迂迴機動部隊,出城主動進攻配合主力守城的設想無法實現了。
憑二十多輛裝甲車和雷諾坦克也能組成一股不容忽視的突擊力量,但沒有騎兵隨行保護,這支突擊力量很容易被曰軍摧毀擊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