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讓白銀在國帑與百姓間流動起來(第1/3 頁)
「臣惶恐。」
張居正拱手回了一句。
朱翊鈞則在這時,瞅了張居正越發稀疏與蒼白的頭頂一眼。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對張居正的要求更高了些,也讓其更累了些。
畢竟按照張居正本來的選擇,是對這些流民等其變成亂民而直接剿殺就是的。
那樣無疑很簡單,還不用得罪官紳。
而現在,就因為要惠這些流民棚戶,要未雨綢繆,要文明對待這些流民,就得動腦子去設立新的一系列制度,以防備人性自私的一面,在策動地方官紳願意這樣做的同時,還得監管他們,避免他們拿了錢不辦事,還得防止把他們扶持起來後,不但不感恩還會反噬朝廷。
這樣一來,張居正無疑會比歷史上更費心血些,也要承擔更大的精神壓力。
要知道,讓這些流民安身立命,就意味著要阻止當地官紳對他們的盤剝,還給地方官僚吏員們增加工作量,無疑又要得罪一大批人。
這怎麼不使得這一世的張居正更心累?
朱翊鈞內心裡,其實也因此本能地生出一絲不忍來。
但朱翊鈞知道,他若不表現得這麼勤政愛民,反而不是張居正願意看見的。
所以,可以說,這也是張居正自己選擇的。
朱翊鈞也一直在尊重他這個輔臣兼老師的選擇。
一想到此,朱翊鈞心裡的不忍也就澹了許多,而繼續集中精力做著遵循自己內心的事來。
當晚,朱翊鈞睡得比較晚,沒有讓皇后來乾清宮,因為他看張居正的細則看得很晚,還備註了許多想法。
以至於次日在文華殿講讀時,他都打著哈欠。
張居正沒有因此皺眉,透露出不滿。
他能猜到皇帝是因為什麼睡眠不足的,他甚至都想上個奏疏勸皇帝別仗著自己年輕這麼熬,要勞逸結合,勤政太過也不好,別到了他這個年紀,要嗑藥才能繁衍子嗣,解手都得把腳站開一些,脖子稍微低一會兒,就疲憊的想把頭頸揪斷。
「先生所擬的章奏,朕皆同意,但也補充了一些。」
「就是,應該再設一分析各類投錢惠民之工程與生意是否可行的研究之機構,讓他們替負責把控這方面的官員把關,對各類投錢的工程和產業進行可行不可行的分析。」
「畢竟這錢法市易的事,是需要人有些專才才能幹好的,王安石就是在這方面不夠專擅,所以出了問題。」
「這個機構就叫皇家研究院,同翰林院,屬朕儲才之所,內閣薦舉一些懂經世濟民之學問的專才到該機構,研究這類學問,且為朝廷把關。」
「而至於負責興國富民之事向朕和朝廷請撥款的官衙,就設為興國富民度支司,平常以度支司稱之。」
「度支司設在內閣,由內閣一閣臣兼任度支司度支使,另設兩副使,加戶部侍郎銜,再設各房,各房置郎官主事。」
…
「讓地方巡撫在其官衙設分司,由一布政使兼度支分司使。」
「以其類推,府縣當有之。」
「至於培養各類專擅之才的學校,則由朕令內廷辦理的興明書院來培養。」
「先生且擬旨傳於天下,興明書院將進行改革,考選天下各類人才到該校任教,也讓禮部薦舉,宗室和勳戚也可以薦舉。」
「對了,朕發現鄭王世子皇伯伯勤公就極善算學、歷學、聲學,立即召其進京。」
「由他和徐渭同掌皇家研究院與興明書院,讓皇伯負責算學、歷學、天文、水利、營造
等,推論而得與發現於自然中而哪怕沒有人存在就有的學問;」
「讓徐渭負責史學、錢法、教育等,與天下人類社會活動相關現象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