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格局開啟,1000多萬知青應(第1/2 頁)
知青們接受過系統性的教育,還接受過民兵訓練,而且年紀都在18到25歲左右,絕對的優質壯勞力啊!
多麼優質的人口紅利啊,放在農村裡種地太可惜了,這要是給弄到泰國去,立馬就能讓華人成為主體民族。
目前泰國境內只有500萬華裔,然而就是這區區幾百萬華裔卻壟斷了泰國的經濟命脈。
泰國境內的大富豪全都是華裔,可見泰國本土人種跟華人比起來實在是拉胯。
以後稱霸中南半島,甚至說吊錘印度,這些事情靠泰國本土人種能夠做到嗎?所以陳耀文思慮良久,還是要引入華人,這些知青就是最優秀的人口紅利。
副總理聽到這話後被雷得不輕。
“好小子,這就是你的解決辦法,1000多萬人都弄到泰國去?這是不是有點……”
老人家咂摸半天,愣是沒說出個所以然來,這事兒給他的衝擊實在太大了啊。
1000多萬知青弄到農村去,當時最高領導表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現在陳耀文提出全新的概念,格局開啟!
不要僅限於國內農村,還可以將華人放到國外去施展拳腳。
顛覆性的概念直接是給副總理幹懵了啊。
讓1000多萬知青去國外發展,這好像是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啊……
而在這時候陳耀文繼續忽悠道:
“副總理,其實對於華國來說軍工產業鏈也沒什麼經濟價值,反而嚴重拖累了財政,有很多大型工程都是無用之功,既然無用,還不如轉移出去,這樣一來,對大家都有好處……”
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華國都在投入三線建設,其中大型工程數不勝數,比如513工程也屬於“三線建設”專案。
它投資巨大,佔地面積足足有5000平方公里,坐落於太行山以南,以濟源為中心。
但是在1972年以後這裡地界只能看到一片荒蕪,一片淒涼。
鐵路專用線沒有鋼軌,只有路基。
人造排洪河道兩側,比足球場還要大的廠房成了老百姓的牛圈,堪稱世界最大的牛圈。
大量的生活區設施和生產區、辦公區成了鬼城,當地老百姓不敢住,因為害怕鬧鬼。
這些產業都是真金白銀的投資啊,只是短時間內無法收回成本。
直到進入新時代後,濟源積極依託513工程留下的工業基礎,發展了一大批企業,冶煉廠、焦化廠、鋼鐵廠、水泥廠遍地開花。
陳耀文分析了半天,副總理很贊同對方這番話,因為他臺後為了經濟發展砍了很多軍工產業,現在隱隱有種知己的感覺。
“陳司令,轉移軍工產業鏈和知青出國這兩件事關係重大,我現在無法答覆你,等回到瀛海開會後再說吧。”
看到副總理疑慮深重的樣子,陳耀文沒有再追問,有些事情點到為止比較好。
跟陳耀文聊了半天,副總理心神動盪不安,回到瀛海後立馬跟最高領導彙報了這件事。
沒想到最高領導聞言後也沉默了,最後便是感慨:
“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比我還大膽啊,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一方天地不僅限於國內,而是在全世界!”
“我們要向這位年輕人學習,讓全世界聽聽華人的聲音!”
副總理聞言後憂心忡忡地說道:“這是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啊,1000多萬人都去泰國,這會不會造成什麼失控的局面……”
最高領導灑脫地笑了一下,“怎麼,你的膽魄還不如一個年輕人嗎?這1000多萬人又不是一口氣弄到泰國去,我們可以分成好幾年,且看成效嘛,反正農村是不能讓他們折騰了,乾脆去國外折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