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第1/2 頁)
在這種環境下能搞成這樣,少了上頭領導開的綠燈是不可能的。上溝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農村,但是它卻代表著一種模式,對於整個省、甚至全國來說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大年初二,張英打電話通知蘇葉好好準備,省經委的領導有意向到上溝村探查。
上溝村之前做改革的時候,是偷偷摸摸進行的。除了扯張「高產糧食試驗田」的大旗之外,別的地方不敢高調聲張。別的村子來問他們搞了什麼動作,問就是「保密需要」。
省委的領導們在前幾年x躍進中吃過虧,不敢隨便放「衛星」,省裡自己先把紅薯試種一年,親自驗證成功後才敢把資料往□□遞。
去年年底,張英在省委工作總結會議中正式提出向中央匯報上溝村模式的材料,大年初一省報社的記者採訪完,經委的同志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上溝村正在進行改革的事情,嗅覺敏感的他們發現了新一年的工作。去年春天中央連發幾個紅標頭檔案,「力抓農業生產、穩定糧食大局,保證群眾的菜籃子」,經委把上溝村這件事做好了,今年的業績就能更漂亮,這可不是錦上添花,這是雪中送炭!
這不是瞌睡趕上遞枕頭是什麼?
張英連夜打電話叮囑蘇葉好好準備,最好沉穩一些、不要給省裡丟了臉。李秘書戲稱,「領導放心吧!蘇葉同志最大的優點就是鎮得住場子。」
她那張嘴沒有影的事都能說出花來,李秘書聽說她當初就是空口白牙地忽悠了一群學生下鄉給她當免費勞動力,中途還順便把人家學校的老師拐走了;她去了港城一趟,一群港商跑來清溪縣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指名要採購上溝村的茶葉。那些港商聽說不少是身價數億的人,她在這些老闆面前都撐得住場子,月薪百來塊的領導面前還會怵?
當然這也是她自己有本事,教的學生個個都考上了大學,給那個縣貢獻了一筆漂亮的業績。至今他們提起蘇葉都是無限的感激。
張英笑了笑,不放心地在電話裡叮囑,「他們經委和我們不是一個系統,如果能得到經委的支援對上溝村大有好處。」
大年初六,國家經委的領導來到上溝村。經委全稱國家經濟委員會,負責國家宏觀調控經濟執行、組織年度計劃和協調。
何老師和周毅等人熬了一宿,整理了一份上溝村模式的材料,詳細匯報了它這兩年來的經濟變化。好在何老師年初要去開會,年前就把材料整理得七七八八了,否則心裡還真沒有底去面對這些領導。
蘇葉臨時和他們商討著做一份「五年計劃」,挖掘上溝村的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何老師恨不得肝腦塗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恨肚子裡墨水不夠多,臨時抓來的壯丁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水,好在周毅這段時間負責對接港商的事宜,去年去了幾次港城,狠狠地補過經濟方面的知識,多少算得上見過世面。
幾個人絞盡腦汁寫了幾套計劃,蘇葉戲稱這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回可算是體會到一點當初改革開放的滋味了。
雖然何老師認為村子取得的進步已經很多,但仔細一寫,發現他們還差得很遠很遠,放在省裡還能看一看,但放到全國就不算什麼了。整個村子的可支配收入還不如市裡的一個工廠,憑什麼得到領導的青眼?
然而五年之間他們可以做的事實在太多太,五年後他們人均年收入達到五百元,家家戶戶能蓋上新房子,全村的gdp能達到百萬元。(蘇老師說這是凱恩斯提出的概念,美國人用它衡量發展水平和經濟狀況)
初二中午,經委一個姓祝的副處長來到了上溝村,隨行的調查小組一共五人。
上溝村沒有什麼新鮮的,蘇葉帶他們依次參觀了茶葉園、養豬場、養雞場、養鴨場,參觀了果園,村裡新蓋的果汁工廠。
雖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