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3 頁)
表橋本群依據711在天津訂立之條件,中日雙方在北平成立第二次協議。7月19日,蔣委員長告何應欽等,對日抗戰,立意已定,對共黨處置及戰鬥序列,應早注意。蔣介石在廬山舉行軍事委員會會議,決定對日作戰。蔣介石在廬山再次表達了他的決心。7月20日-30,&ldo;平津作戰&rdo;,日機械化部隊秘密向華北輸送。7月23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進攻華北第二次宣言》。同日,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7月24日,蔣委員長接見英大使許閣森,指責日本屢次失信進攻。孫連仲部抵保定方順橋、望都,龐炳勛部向滄縣集中,第三十二軍商震、第十師李默庵部抵石家莊。7月25日,日軍部決對中國採取膺懲行動。7月25日晚,(平津作戰)日軍一部侵入廊坊,26日佔領。當日下午,日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諜。19時,日軍1個大隊乘車經廣安門向北平城內開進,受到守軍阻擊。德大使陶德曼晤王寵惠,謂日已不願第三國干涉,德不能調解。東北抗聯第1路軍總司令部發布《為響應中日大戰告東北同胞書》。7月26日晚,(平津作戰)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宮香月清司向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限令中國駐蘆溝橋、八寶山附近部隊三十七師馮治安部於27日正午退至長辛店,駐北平城內及西苑之部隊於28日正午移至永定河以西地區。日軍攻佔廊坊車站,我軍第三十八師劉振山旅傷亡五百餘人。日軍襲擊北平廣安門。7月27日凌晨,(平津作戰)日軍不待中方答覆,即向北平近郊中國守軍進攻。日軍對通縣、團河、小湯山等地第29軍駐軍發動襲擊。守軍分別退至南苑和北苑。蔣委員長派參謀此長劉斐赴廣西,促白崇禧入京。日陸軍大臣寺內要求國會對中國事變全力支援。外相廣田演說指責近來中國之抗日精神,希望中國切實履行本月十一日協議。日本發表宣告,對華北事變採自衛行動。日本內閣發布三個師團動員令。7月28日,日軍開始對華北發動全面進攻。7月29日,北平失守。7月31日,天津淪陷。日軍侵佔大沽。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軍將士書》。謂和平絕望,只有抗戰到底,必須舉國一致,不惜犧牲,與倭寇死拼,復興民族。本日,又約晤胡適、張伯苓、梅貽琦,旋召見高宗武(汪兆銘亦召見高)。漢奸王陰泰叛國投敵,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部長。8月1日,&ldo;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rdo;成立,又稱&ldo;山西新軍&rdo;。8月2日,蔣介石對廬山訓練團講話,平津失陷為戰爭開始,為奇恥大辱,絕無與敵談和餘地,決不與敵兩立。日軍第二次動員的第5、第6、第l0師陸續到達天津。8月3日,我援軍劉戡、曾萬鍾、關麟徵、萬福麟等部約八個師陸續到達石家莊、保定、滄縣。日機轟炸南口附近之中央軍列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