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3 頁)
但是,一切伎倆都幫助不了德國侵略者實現他們的攫取高加索財富的計劃,也幫助不了把外國奴役的枷鎖套在高加索勞動人民的身上。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的英明對外政策和民族政策、蘇維埃共和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授隊保證了高加索各族人民在國內戰爭和在反對外國武裝干涉者的鬥爭中獲得勝利。德國帝國主義入侵高加索的企圖這次又可恥地失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帝國主義者企圖入侵東方的新階段。
眾所周知,希特勒匪徒在擊敗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之後就立即開始了反蘇戰爭的具體準備。進攻英國的&ldo;海獅&rdo;登陸作戰準備工作退居到第二位。這個戰役的準備工作繼續進行,只是出於政治和戰略偽裝上的需要。德軍參謀總部的主要注意力轉到制定反蘇的戰略計劃和實施這場戰爭準備的實際措施上了。法西斯德國的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上將在其工作日記中的記載,明確地證明瞭這一點。1940年7月31日,他記下了希特勒下達的對蘇戰爭戰略計劃‐‐&ldo;巴巴羅薩&rdo;計劃‐‐指令的原始材料。按照這些指示,反蘇戰爭的開始叫間定在1941年5月,作戰時間‐‐五個月。按照最初的企圖,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南向基輔實施一個突擊,從波羅的海沿岸和白俄羅斯方向向莫斯科實施另一個突擊。&ldo;此後,從北邊和南邊兩側進行包圍,稍後,實施區域性戰役佔領巴庫地區&rdo;。
這些指示成了制定1940年12月18日希持勒第21號訓令的基礎。這‐訓令規定戰爭要達到的最初目標是:消滅蘇聯西部地區的蘇聯陸軍的主力,佔領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所和島克蘭,向普里皮亞特河以北進行主要突擊,以便迅速地打到莫斯科。
因此,在希特勒的訓令中在戰爭第一階段絲毫也未提到高加索。看來,這是因為希持勒匪徒從速決戰思想出發,他們認為若是達到戰爭的最初目標蘇聯就會土崩瓦解,井且就可毫尤阻擋地佔領蘇聯伏爾加柯、阿爾漢格爾斯克以西地區的所有領土。這樣,就沒必要專為佔領高加索和巴庫去進行‐次作戰了。
然而,戰爭並沒有按照法國斯統帥部計劃的那樣發展。&ldo;閃電戰&rdo;思想,在希特勒侵略蘇聯一開始就破產了。在法西斯德國軍事當局的面前愈來愈清楚地呈現出一場持久戰的前景。這種情況迫使德國戰略家對其計劃做了一系列的修改和補充,即德軍主力逐漸從莫斯科戰略方向移向烏克蘭‐‐高加索方向。這種思想特別明顯地反映在德軍最高統帥部和陸軍總部的後來的訓令裡、希特勒在德軍高階將領會議上作的指示裡和外交檔案裡。例如在1941年7月12日發出的德軍最高統帥部第33號補充訓令中就已強調進攻高加索的必要性。這份訓令中談到:&ldo;一旦戰役態勢和物資技術保障情況許可,隸屬坦克第4集團軍的坦克第1叢集和坦克第2叢集及其尾隨的各步兵師和山地步兵師在佔領哈爾科夫工業區之後,便應立即渡過頓河向高加索進攻&rdo;。
1941年8月12日發出的德軍最高統帥部第34號補充訓令中,給德軍在東線南翼作戰的部隊規定了佔領克里木的任務。這份檔案中談到,&ldo;因為克里木是敵人的空軍基地所以它對羅馬尼亞石油區是個特大的威脅&rdo;。
希持勒軍事當局要侵佔克里木不僅指望以此保障羅馬尼亞石油產區的安全,而且也想用它作為入侵高加索的跳板。第34號補充訓令中還規定必須把山地部隊派到克里木去,並&ldo;檢查運用這支部隊橫渡刻赤海峽和繼續向巴統方向進攻的能力&rdo;。
法西斯德寇欲要迅速擊敗蘇聯武裝力量,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