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分道揚鑣,遙遙孤島(第1/2 頁)
千程山水,一夜魂歌。
《明皇幸蜀圖》上的唐明皇的確過於年輕了,其實此時的李隆基已是白髮蒼髯,老態龍鍾……
他身穿黃袍,手執紅杖,站在門前,順著高力士的指引,遙望遠處那個無墓無碑的土堆,肝腸寸斷,老淚縱橫……
此地是馬嵬坡黃山宮。
此時距那次馬嵬驛兵變已經兩年。
此刻的李隆基也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
——
五十年太平天子,一朝落難,眾叛親離。
那年那夜,貴妃慨然赴死,三郎肝腸寸斷,昏睡不醒。
因為叛軍已攻陷長安,不能在馬嵬驛耽擱太久,高力士忍淚含悲,將貴妃裹屍以紫茵,陪之以玉環,草草掩埋於驛道西側,之後拉上昏睡的皇帝,繼續踏上西逃之路……
等李隆基醒來,是被百姓們攔住了道路,他們希望皇帝把太子留下,帶領大家收復京城。
此時的父子兩人,已經相看兩厭。
從兵變逼宮,到百姓請願,李隆基對太子搶班奪權的心思洞若觀火。
但事已至此,他已無力追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眼下他只能憋著一口氣,先入蜀修整,再行匡扶大計。
畢竟烽火因他而起,盛世因他而亂,貴妃因他而死,他實在難逃其責……
好在他還有那麼多兒子,還有各地邊軍,只要到了川蜀,就可以從容排程,由他居中統一指揮,命諸王分守重鎮,合其兵勢,反攻平叛,以定中原。
於是,父子二人分道揚鑣——皇帝西行入蜀,太子北上靈武。
不過,還不等李隆基緩過神來,逃到靈武的太子李亨已自行繼位為帝,改元至德,遙尊他為太上皇。
面對兒子迫不及待的搶班奪權,得到訊息的李隆基雖不意外,心裡終究還是不舒服的。
生在大唐皇室,夫妻,父子,兄弟,親人之間的最壞的結局,他在很早前就看到了。
李隆基再清楚不過,太上皇的日子並不好過。這也是他防範太子,不願放權的心結所在。
在那一瞬間,他甚至想與太子決裂,為貴妃復仇。
畢竟他還掌握著蜀地和南方,還有一定的威望和人心。
可若真的決裂,自己就成了不願放權的昏君,大唐也就真的完了。
就在李隆基猶豫之時,他想到了貴妃赴死前的交代——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為重。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日。
這個大唐,再也經不起內耗了。
多難興王,自古皆有——自己確實老了,上不了馬,提不起劍,而太子正值盛年,只要他能收復失地,平叛靖亂,挽狂瀾於已倒,讓出皇位又如何?晚景淒涼又如何?
貴妃已經走了,對他而言,皇權至尊、天下萬物已不復舊時之歡。
即便馬嵬驛的兵變是太子所為,但貴妃終究是為他擔了禍國的虛名。
只有平定中原、收復失地,才算不辜負她的慨然赴死。
想到這裡,李隆基終於放棄了對皇權的執念。
他解散了自己的內閣,還派人帶著傳國玉璽和文書印章趕去靈武,宣傳詔命,傳位李亨。
自此,除了馬嵬驛,他再無牽掛。
——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
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
玉環走後,李隆基的人生成了一座遙遙孤島。
蜀地的水碧山青,樹明花媚,都無濟於心頭的空缺——他封閉心神,自此萬念俱灰。
直到兩年後的中秋,皇帝李亨遣員來蜀,原來他已收復兩京,要把太上皇從蜀地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