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身經百戰,命懸一線(第1/2 頁)
都說是明月永照長生殿,誰料他鼙鼓動地漁陽變。
天寶十四載冬,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傾北地錢糧,糾胡漢之眾,自范陽起兵,率平盧、范陽和河東三地十五萬邊軍叛亂,浩蕩南下,勢如破竹……
承平日久的大唐軍民猝不及防,等反應過來倉促防禦之時 ,江山大半已落入敵手。
沿途城池相繼失守,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叛軍軍鋒直指東都……
一時間,旌旗蔽野,刀槍耀日,九州傾覆,狼煙四起,當繁榮的大唐盛世成為腥風血雨的戰場,萬家燈火轉入悽慘暗淡——人生的冬天,不由分說來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人生七十古來稀,拋擲流光與願違。
做了四十餘年的太平天子,七十歲的李隆基困惑了……
就在去年,戶部還向朝廷奏報了全國郡縣鄉戶人口——群臣都說,自唐建立以來,戶口之盛,極於此。
就在正月,蘇毗國王子擺脫吐蕃多年控制,誠心歸附大唐——百官均言,大唐皇威遠被、冠帶百蠻,車書萬里。
他想不通,如此巍巍大唐,煌煌盛世,自己政績彪炳、安定繁榮的帝王霸業,何以轉瞬便成烽火後的殘灰?
他想不通,明明天下臣服,四海清平,那個呆頭呆腦、至誠至順的雜胡小子,怎麼就成了天下最大的亂臣賊子?
震怒之餘,李隆基積極組織平叛。
平叛伊始,李隆基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令封常清坐鎮洛陽,高仙芝坐鎮陝郡,為的就是讓安祿山無法奪取河南,進而席捲中原——只要這一目標達成,就可以從容排程,展開反攻。
在他看來,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是身經百戰的西域名將,應該萬無一失。
可李隆基忘了,安祿山的邊疆軍隊實力強悍,而中原府兵久未鍛鍊,加上所募新兵皆是市井之徒,未經操練倉促迎敵,根本不堪一擊。
關鍵時刻,封常清和高仙芝這二人掉了鏈子,連吃敗仗。
不過月餘,洛陽宣告淪陷,高仙芝放棄陝郡百里之地,不戰而退——河南全境淪陷,王師敗績,退守潼關。
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
一個兵敗,一個退守,丟失河南全境的恥辱,讓李隆基氣急敗壞。
他認為這兩名敗軍之將辜負了自己的信任,挫傷了唐軍的銳氣。加上監軍太監的誣告,李隆基一怒之下以“失律喪師”之罪斬殺了兩名大將。
臨陣斬將的衝動之後,李隆基才發覺長安已經無將可用。
無奈之下,他只得啟用患病在床的哥舒翰。
哥舒翰也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此番敵軍壓境,帶病出徵,他再三權衡,決定避其兵鋒,堅守不出。
他認為,如今叛軍前阻潼關,後絕范陽,軍食不繼,軍心不穩,只要堅守潼關,依靠潼關天險與叛軍打陣地戰,雖不敢說穩操勝券,至少能等到邊軍支援,保證長安無虞。
所以不論叛軍如何誘敵示弱,想要速戰速決,哥舒翰卻不上當,堅守不出。
原本一切順利,奈何李隆基被安祿山傷透的心,變得敏感多疑,再也不能相信任何邊將。
加上楊國忠和哥舒翰素來不合,在楊國忠的讒言下,李隆基懷疑哥舒翰擁兵自重,圖謀不軌,一日之內連下數十道旨意,強迫哥舒翰出兵作戰。
哥舒翰知道,如果抗旨不遵,自己就是高仙芝的結局,無奈之下只得出關迎戰,結果全軍覆沒……
六月,潼關陷落,長安震動——大唐氣運命懸一線……
李隆基悔不當初,可說什麼都晚了。
潼關之戰的失敗,導致長安門戶大開,叛軍隨時都有可能攻入京都。
都說天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