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陳媽媽看著比較慈和,明面上的事,唐梨花都是吩咐她。
另一個孫媽媽不常說話,但比之陳媽媽更讓原身信任,所以像給宮裡的人傳訊息這種事,都是由她去辦。
唐梨花之所以想進宮,看看女主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提點孫女,千萬別對皇帝這個渣男動了真感情。
其實只要宣平侯府一日不倒,皇上就不敢動大孫女,除了哄著,便沒有別的辦法。
要知道宣平侯府除了姜麒姜麟這兩個紈絝被人當成飯後談資,還有一個眾人皆知的事情。
姜溫雅是宣平侯的第一個孩子,自小就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就連兩個小子碰上姜溫雅都討不了好,也就姜溫雅進了宮,不然這兩人不敢如此放肆。
而宣平侯對閨女更是疼到骨子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當今皇上曾明確表示對姜溫雅有意,卻被宣平侯一口拒絕,說是要問過閨女的意見。
聽聞當時皇上的黑如鍋底,卻還是強壓下怒氣,最後是姜溫雅自己願意進宮,一入宮,皇帝就恩寵不斷,宣平侯才放下心來。
此次事情也給皇帝心底留了根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他是皇上,看上的女人,還需等人同意才行。
這在男主看來就是宣平侯自視功高,不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對姜溫雅當然喜愛不起來,更甚是愈加寵愛姜溫雅,就是為了把她架起來,被其他嬪妃妒忌。
唐梨花看著手中的茶,眸光深沉如波,忽而露出一抹笑來,這便是帝王之術嗎?靠女人平衡朝野,還真是有意思。
第二日宮裡來了信,唐梨花是侯府太君,一品夫人,穿戴好服侍便進了宮。
剛入宮門,就有永壽宮的宮人守著,來的還是熟人。
採荷滿臉喜色,「老夫人,請上步輦。」
唐梨花看著旁邊空著的步輦,微不可見的皺皺眉,按本朝禮制,宮內貴妃以上的品級出行才能乘步輦,像她們這種命婦,入宮只能步行。
採荷是姜溫雅的陪嫁丫鬟,也是姜溫雅的心腹,如今永壽宮的大姑姑,見老夫人這神色,忙道,「老夫人莫擔心,娘娘昨個兒聽聞您要進宮,擔憂您身體,便跟皇上要了這個恩典。」
說著這話的時候,採荷還一臉的如有榮焉,後宮之中只有她們娘娘才有這般恩寵,她們永壽宮的宮人在外都極有面。
唐梨花點頭,並未多說什麼,直接上了步輦,這些抬步輦的太監都是臂膀有力,走起路來十分平穩,也不顛簸。
今日唐梨花帶進宮的只有孫媽媽,見老夫人沒有說話,孫媽媽就與採荷交談起來。
「皇貴妃娘娘近日可好,身子如何了?」孫媽媽這是問到點子上,老夫人和夫人一直心憂娘娘雖然受寵,膝下卻始終無一兒半女,每次進宮這樣的話都要問上一次。
說到這個,採荷的臉色也暗了一瞬,搖搖頭,「每日太醫請平安脈,都說娘娘身子康健,只是…」
剩下的話不用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瞭。
這不出唐梨花所料,姜溫雅能懷上孩子才有鬼了,皇上如此忌憚宣平侯府,又怎可能讓姜溫雅懷上皇嗣。
在後宮,還不是皇上說的算,不論在吃食或是香料中動點手腳,太醫又是皇上派去的,就算診出什麼他敢說嗎。
腦中思緒萬千,唐梨花閉上眼靜心養神,只要宣平侯府一日不倒,皇帝就不敢對溫雅如何。
突然之間,身子一個震盪,還好唐梨花反應極快抓住了兩邊的扶手,不若從這麼高的步輦摔下去,她這把老骨頭骨折了在這古代可不好醫。
抬步輦的幾個太監一陣兵荒馬亂後,總算安穩的將步輦放下,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一個勁的磕頭請罪。
孫媽媽和採荷亦是驚出了一頭冷汗,兩人上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