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4/5 頁)
**。
機會無窮無盡,但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1990年是一個絕好的練功機會,外國封鎖雖然打擊了中國經濟。但也促使外國公司無法進入中國與初生的本土企業競爭。就好像有一條1000%關稅的壕溝似的。有了這條美國人建的壕溝,大華燃氣公司才有能力佔據先發位置,有時間逐漸完善自己的體系。大華動力機廠才能把柴油機的行業份額提升到70%以上。上演鳳凰涅盤的好戲……
不過,究竟如何改善管理,大華集團內部也是爭論不休。半個月裡。董事會議就召開了20次,不斷的協調關係後,大華集團的框架趕在9月中旬出籠:董事會以下,建立若干個事業部。公關部和營銷部全面收縮調整為一個部門。集團重建獨立的法務、會計、人事和行政部,組成新的行政事業部。戰略事業部繼續擴大,招聘人員以充實下面的供應鏈部和並行工程部。此外,戰略部還將引入CI,也就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並在人事管理方面繼續推行技術職稱管理體系。仿效國家的八級技術等級制度,建立大華自己的八級工體系。
在蘇城看來,八級工制度是非常有特點的體現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制度。勞動部對上萬個工種進行了分析,技術標準清晰明確,客觀公正,可考核可操作,完全體現出了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的差異。同樣是50年代設計的制度。中國細緻又明晰的八級工制度。比日本簡單又難懂的年功序列要先進的多。
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制度,還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八級工制度給予了一線工人以勞動者的尊嚴,也是八級工制度給予了一線工人一條強勁的上升渠道,讓所有人都知道,中國不止有學而優則仕一條路可走。一名工人。只要付出勤勞和智力,總有一天能到五六級工。讓廠長笑臉相迎的地位,若是天賦好些,師傅好些,說不定還能成為全國頂尖的八級工,見到國家主席都不怵。
後世的農民工,並不是因為農民的身份而吃虧,是因為工人的身份而吃虧。很多人總在奇怪,外國技術工人是中產階級,怎的中國就走樣了,特色的根子就在用工制度上。
一名21世紀的工人,若能清楚的表明自己是6級的車工,或者5級的焊工,自然會在勞動力市場上,將自己與簡單勞動的普工區分開來,從而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和社會地位。
在這種制度下,如果老闆再說“你愛幹不幹,像你這種我往人才市場裡丟只磚頭,轉圈兒能砸死五個的時候”六級工就可以吐他一臉的唾沫,拿出那紅豔豔的證書。
簡簡單單的一張證書,和畢業文憑的價值別無二致。從個人的角度可以說它只是個紙片,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從社會的角度而言,正好證明了個人的價值。企業沒可能瀏覽2億份簡歷,考察幾百幾千人的專業能力。設定一個8級工或者哈弗畢業的條件,減少了企業成本,加快了社會流動,完全可以把招人省下的錢作為薪水發下去,還可以將明珠暗投的技術工人從黑心老闆的爪牙中救出來。這樣一條明確的上升渠道,也能讓普通工人看清方向,輕鬆的將自己從社會底層拉扯到社會的中層。
9月4日的董事會上,終於確定了移植八級工的制度和方法,並規定了最新技術的修訂時間,宣佈內部整合又完成了一大塊。
楊明讀的嘴幹舌燥,坐下來趕快喝水。
蘇城大樂,腳一蹬,讓椅子搖搖晃晃起來,開口笑道:“應該寫下來,發表出去。我們不僅要在大華實業集團內推廣這套制度,其他的關聯企業和配套廠也要推廣,讓他們的工人到咱們集團來考證,考上證了,企業就可以據此多估成本多要錢,只要符合大華的標準。這個錢咱掏了。我考慮著,咱們的供貨商如果能有一批4級工水平的隊伍,良品率提高起來也簡單了,說不定反倒省錢了。最終,八級工制度如果能在全國恢復,善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