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5 頁)
一件書寫在一張長約一米、寬約半米的長幅米黃|色的草書手稿,手稿並沒有經過裝裱,就是一張素紙。手稿的字型恣意瀟灑,如龍飛鳳舞;奇勁有力,如疾風驟雨;氣勢磅礴,如千軍萬馬。如此大氣之字,書寫的內容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最右端,從上至下為四字豎書草書,正是千古絕句的名稱——赤壁懷古!
此四字為大字,之後為中字豎書,曰: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還江月。
短短百餘字,讓風聚精會神的看了五六分鐘,他抬起頭,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大江東去的浩蕩雄姿。由此,那場天下定鼎三分的大戰便徐徐的拉開了大幕,一江通紅的江水在熊熊的燃燒,一場金戈鐵馬的撕殺濺起腥紅的血光,周公瑾運籌帷幄,談笑之間決勝千里。之後,那一個個英雄人物,一段段感人歷史,便在唐風眼前鮮活起來,最終定格成為永恆的三國。
這不是唐風的神經質、臆;症,而是文學作品所凝聚的氣勢給他帶來的,從眼球到內心的強大沖擊力、所生成的意象,怎一個豪邁奔放,蕩氣迴腸!
恨不生在漢,大錯矣,重振舊河山方顯男兒本色,如有穿越定為宋裡有“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壯志,有“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雄壯,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涼;有“小軒窗、正梳妝”的婉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曖;有“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痴“山盟雖在,錦書難託。”的怨太多太多如不親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手稿的左下端留有一排較小豎草書,曰:久不作草書,適乘醉走筆,覺酒氣勃勃從指端出也。東坡醉筆。
但是件手稿沒有、沒有印,唐風感覺很奇怪,難道這真是蘇老先生醉筆,醉了,寫了,就睡了?那他第二天也應該加個個人標籤什麼的才對啊。不過有年款印並不見得是壞事,到這裡有百分之五十的鑑定者會懷這件手稿的真實性,就算他們鑑定為真手稿的估價也會大打折扣。
在很多時候。古玩估價是顛倒主次拿瓷器來說。氣死官窯地質地肯定要好於同期官窯。但只是因為少了一個官款。價值就會大大降低。要怪只能怪封建文化。它對被統治者地思想地荼毒太深。在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御大於官、官大於民。這種思維慣性一直持續到現在。並影響著現代人地價值觀。看古玩地市場行情走勢就知道了。御款比官款貴。官款比民款貴。這並不是真實價值地體現。
但是。唐風想得到這件手地目地是收藏。而不是拿去換錢。所以。他一點都不在乎款識。真東西就是好東西。
既然沒有年款印。唐風就開始辨認字跡。蘇東坡是北宋地書法大家。他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於顏真卿、楊凝式。並自創新意、自成一家一直被歷代藏家視為珍品。蘇東坡地草書取法於張旭、懷素。幾無傳世。更為珍貴。他傳世地書法真跡有數十件。大多都是書帖、手卷之中地中小字手跡。大字草書手跡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過。
從字跡上來看。這件手稿上地字跡跟蘇東坡地字跡是不盡相同。不像是他地真跡。其中。“人道是”和“人生如夢”中地“人”字跟後面地字型相連。不符合他在其它書畫作品中“人”字收筆戛然而止、了無痕跡地獨有特徵。而且。這件手稿渴筆嚴重。幾近無法書寫才會添墨。也符合他地書寫習慣。
到了這裡。剩下地一半鑑定者中。又有三分之二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