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其後的戰事裡,勇衛營不負眾望,無論抗清還是剿匪,都立下赫赫之功。
只可惜大明朝一直處於雙線作戰當中,兵力並不多的勇衛營不得不一分為二,此時此刻,孫應元率一部在荊楚追剿羅汝才,黃得功率另一部在四川圍追張獻忠,而周遇吉被任命為山西總兵,正在山西練軍。
在前世的歷史中,這三人都是為大明朝鞠躬盡瘁,戰死沙場的忠臣勇將。
崇禎一直都想再練出一支勇衛營,只可惜國庫空虛,有心無力,崇禎七年之時,他能大把大把的撒銀子,網羅忠誠勇敢之士,重賞勇夫,但現在他卻拿不出多少銀子了。
沒有銀子,焉有勇將?
整頓京營自然也就不可談。
如果是某個朝臣在這個時間提出去整頓京營,崇禎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成就成了,不成隨時都可以棄掉。就像李邦華那樣。
但自己的兒子,當朝太子,皇朝未來的繼承人,他卻不能不猶豫,大明朝垂拱而治,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皇帝不止是皇帝,皇帝身後還有宗親和勛貴,在崇禎看來,皇帝和宗親勛貴是同枝連氣,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的關係,大明朝的江山要想穩固,沒有宗親勛貴的支援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麼崇禎對宗親勛貴特別信任和寬容的原因。
即使明知道勛貴們在京營中「佔役」「虛冒」「吃空餉」,他也假裝不知。
如果自己兒子整頓京營,得罪了勛貴們,一旦自己百年之後,兒子坐了這帝位,能得到勛貴們的支援嗎?沒有勛貴們的支援,帝位能穩固嗎?
不,其他任何人都可以整頓京營,唯獨太子不行。
崇禎定了主意,站住腳步:「不準!京營之事,你不要插手,朕自有處置。」
意思是,朕會找其他人處理此事。
朱慈烺心中一沉,趕緊拱手:「父皇,京營積弊良久,利益盤根錯節,兒臣身為太子,尚恐不能壓制,何況其他朝臣?除了勇衛營,京營十二萬的員額,實有的可能五萬都不到,更不用說其中有多少的老弱病殘,空佔名額,耗費錢糧,多拖延一日,國庫便要多支出一日的錢糧,因此,整頓京營,非兒臣莫屬,給兒臣三個月,兒臣定讓京營煥然一新!」
「不要說了,下去吧。」
崇禎卻不聽,在几案後坐下,擺擺手。
「父皇!」
朱慈烺拜伏在地。
崇禎不為所動。
沒辦法,朱慈烺只能退下,他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等朱慈烺走了,崇禎放下手裡的奏摺,望著朱慈烺離開的方向,欣慰的笑:「我兒長大了啊……」
第7章 勛貴之害
等朱慈烺走了,崇禎放下手裡的奏摺,望著朱慈烺離開的方向,欣慰的笑:「我兒長大了啊……」
起身踱了兩步,忽然嘆口氣:「王承恩,你說,那些言官會怎樣罵我?」
王承恩悄無聲息的旁邊閃了出來:「陛下,言官都是庸人,根本不知道殿下仁厚愛民之心,不用搭理他們就是了。」
王承恩是首席秉筆太監,寫聖旨是他的事,但傳聖旨卻是其他太監的事,除非崇禎特別交代,一般情況下他不會親自去傳旨,因此,寫好給兵部的聖旨後,他就回來了。
崇禎苦笑:「哪那麼簡單?他們手裡拿的可是刀筆啊,塔山杏山雖小,卻也是我大明的國土,朕棄城棄地……」忽然悲從中來:「無顏去見列祖列宗啊。」
王承恩趕緊跪倒在地,聲音顫抖:「土地失去可以再奪回來,陛下,保重龍體啊。」
「但朕不後悔!」崇禎倔強的說:「與其太子來擔,不如朕來擔,天下人要罵,就罵朕吧!不過太子畢竟小孩子心性,杏山塔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