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殿下應該知道,我大明東南為銀田,湖廣為糧田,自世宗皇帝時便明定以『東南之糧養西北之兵』之國策,放棄陝西,令孫白谷領秦兵前往湖廣就食,不但解決了秦兵的糧餉問題,還可肅清湖廣境內的流賊,然後就可以嚴守東南,靜待陝西之變!」吳甡慨然道。
朱慈烺沉思良久,緩緩道:「先生所言,雖然是高瞻遠矚,但卻有窒礙難行之處。孫傳庭治轄陝西,坐鎮西安,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他一定能練出一支精兵,與李自成一戰。即便只是固守,李自成不管東向或北上,都後路不穩,猶可以牽制李自成大軍,保南北兩京的安全,先生卻要放棄陝西,不但我父皇,恐怕就是孫傳庭本人也不會同意。」
現在,李自成大軍正在河南流竄,佔據了除開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看起來威風但其實也是將自己放在了四戰之地。
左良玉屯兵襄陽,孫傳庭坐鎮西安,山東等地的勤王兵也隨時都可以渡河向河南進軍。李自成不管向哪個地方活動,都有老營被端,糧路被斷的危險。
這其中,陝西尤其重要。
陝西民風彪悍,是上好的兵源之地,這也是孫傳庭兩次練兵,都選擇陝西,而大部分的流賊主力也都是陝西人的緣故。加上陝西境內堡壘關卡密集,不說潼關,就說一些小縣城也有易守難攻之勢。只要孫傳庭在陝西站穩了腳跟,東出潼關則可攻河南,形勢不利也可西退漢中進入四川。
因此朱慈烺不同意吳甡放棄之策。
但並不表示吳甡是錯的。如果朱慈烺不是一個穿越者,如果他不能改變五月朱仙鎮之戰的結果,那麼放棄陝西、壯士斷腕就是一個不得不的選擇,長期來講,湖廣的良田才是大明朝最重要的資本,陝西雖有地利,但更有天災,兩者相比,湖廣的戰略位置顯然更重要。
吳牲嘆息道:「臣也知道不可能,但臣依然認為,這是壯士斷腕,刮骨療傷,解決流賊問題的根本之法!陝西民亂多年,早已經十室九空,滿目瘡痍,只西安等少數幾處尚有生氣,孫白谷在陝西練兵越多,朝廷的負擔就越大,但如果孫白谷能移駐湖廣,就地取糧,不但減輕了朝廷的負擔,還可加強湖廣防務,斷了流賊向湖廣逃竄的心思。陝西河南兩省都無糧,都是死地,流賊在兩地困頓越多,朝廷的勝算就越大。」
「但孫傳庭練的是秦兵,秦兵多眷鄉土,恐怕不願去湖廣。」朱慈烺說。
吳牲冷冷道:「軍令一下,豈容他們抗拒?孫白谷如果連手下的軍士都控制不了,也就不是孫白谷了。」
朱慈烺想了一下,放棄陝西雖也是一個選擇,但卻沒有實施的可能,尤其現在還沒有到崇禎十七年那種山窮水盡的地步,不過吳甡能說出放棄陝西之策,已然說明他目光之高遠,有著不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束縛的果決。
「陝西是個困局,先不說了。現在流賊大部分都在河南,去年十二月到今年正月十三,流賊大軍兩次圍攻開封,雖然沒有攻下,但開封城受創頗多,恐難抵禦流賊下一次的進攻。對此,先生可有什麼看法?」朱慈烺換一個話題。
說到流賊,就不能不說迫在眉睫,即將在今年五月發生的開封之戰,歷史上,李自成這一次不但是攻破了開封,還大敗官軍,殺的兵馬最重的左良玉魂飛魄散。此戰之後,不但對抗建虜的九邊精銳付之一炬,連能剿滅甚至是同李自成相抗衡的官軍也是沒有了。崇禎十六年,朝廷最後的家當孫傳庭兵敗身亡之後,建虜和流賊內外夾擊,大明朝的滅亡,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吳甡沉思道:「整個河南沒有被流賊破壞,還有些錢糧的,就只剩開封一地了,李自成麾下十幾萬的流賊,每日耗費眾多,因此開封是他一定要拿下的。殿下說開封恐難抵擋流賊下一次的進攻,臣不這麼認為,開封城池堅固,守將河南總兵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