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虎蹲炮由熟鐵製成,仰角射擊,每次裝火藥七八兩,可發射五錢重的鉛彈一百枚,射擊時,一百枚彈丸噴湧而出,呈噴灑形,方圓兩丈以內的敵人,都會被掃到,所以虎蹲炮對密集陣型的敵軍,有巨大傷害。
但因為彈丸輕,所以對城牆的傷害較小。
為了防止「子小而口大」,「散出無力」的蹩端,裝一百小鉛彈後,再用重三十兩的大鉛子或大石「慢慢築入」炮口,增加炮膛的壓力,這樣不但提高了射程,也增加了威力。
虎蹲炮最遠只能射500米,和佛朗機炮的1000米,紅夷大炮的2000米相比,射程處於絕對的劣勢,500米的距離,以建虜騎兵的速度,瞬間就到陣前了。
而且虎蹲炮裝填速度奇慢,它裝填一次的時間,佛朗機炮四發都打出去了。還有,因為炮身輕,所以後坐力驚人,常常一發炮彈後,炮身直接後退七八米,如果有人閃躲不及,被炮身誤傷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兩軍對壘之際,這無疑會沖亂自家的陣型而讓敵人有可乘之機。
最後還有一弱點,虎蹲炮散熱不佳,鑄造工藝也不夠,打兩發就需要長時間的冷卻,不然會有炸膛的危險,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戰場上,常常有延誤戰機的嫌疑。
虎蹲炮已經落後了,朝廷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因為實在沒有錢大量鑄造佛朗機炮和紅夷大炮,所以一直到現在,虎蹲炮依然還是明軍的主力火炮。
在朱慈烺看來,虎蹲炮就是一個一次性的迫擊炮,只能當預備軍,絕不能當成主力火炮使用。
朱慈烺對虎蹲炮興趣不大,隨便看了看,就把目光投向在校場中列陣的軍士身上了。
在昨天校場檢閱不同,今天神機營軍士的精氣神,明顯比昨天好了許多,列隊站在校場之中,一個個站的筆直,屏氣凝息——就算忘記了昨天的一百顆人頭和陽武侯的杖八十,今天薛真的杖八十可是真真切切的在他們眼前展現,皇太子整頓軍紀的嚴厲手段,誰能不怕?
朱慈烺驚奇的發現,和昨天一半火器一半長矛相比,今天神機營每個軍士的手裡,都握著火器。
顯然,李順吸取了薛濂的教訓,皇太子昨天發那麼大的火,不止是因為神機營訓練馳廢,打靶打不準,堂堂神機營居然只有一半火器,應該也是皇太子發脾氣的原因之一,因此,今天李順翻箱倒櫃,將神機營庫房裡的火器,不管能用不能用,全部都拿出來,裝備到軍士們的手裡了。
鳥銃,三眼銃,咦?朱慈烺掃了一圈,忽然發現了一種看起來比一般鳥銃更長更重,而且有木質槍託的火槍。
重型火繩槍?斑鳩腳銃?
朱慈烺心中一喜。
在明末,明軍只所以對建虜的重甲和盾車無能為力,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火槍的威力太小,彈重3錢、裝藥3錢的明軍鳥銃,根本打不穿建虜的三層鐵甲,更遑論那些威力更弱的三眼統了。
要想打敗建虜,明軍急需一種破甲利器,而重型火繩槍是最佳選擇。
其實早在崇禎二年,徐光啟就呼籲朝廷製造大型火槍對抗建虜。崇禎八年,兩廣總督熊文燦還將為了對付海寇而購買的一百門重型火繩槍送入京師,因為槍身甚重,需要腳架支撐,形似鳥腳,由此得名為斑鳩腳銃。
斑鳩腳銃既有足夠的威力,能擊穿建虜的鐵甲,又不像火炮那樣笨重,正是破解建虜重甲的良方。
但不知道為什麼,斑鳩腳銃卻並沒有在明軍之中普及開來,史書中,也沒有明軍曾經在遼東使用斑鳩腳銃的記載。
前世讀史的時候,朱慈烺對此一直都很納悶。
崇禎十五年,當時澳門本地就已經能仿製斑鳩腳銃了,雖然產量很低,但如果加大投入,為朝廷建立一支使用斑鳩腳銃的大軍,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