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教室裡的記憶(第3/4 頁)
!可是人家真真是純友誼OK。
《夜鶯的歌聲》第一次看到關於蘇聯抗戰的故事,雖然那時候一直以為蘇聯是個人。
《三味書屋》我也曾經在書桌上刻上一個“早”字,小學從來沒試過遲到,然而老師一直沒有發現我在桌面上刻的字。
《科利亞的木匣》當年我埋木匣的那塊地已經變成水泥地了,正如青春,匣子也永遠挖不出來了。
《撈鐵牛》多年後,發現還有學生還在學這篇課文。
以上是網友分享的幾篇課文,米雲都有印象,還有小貓釣魚,猴子撈月等名篇就不再多補充幾篇了。
以前小學的一天怎麼度過的,看北方80後網友回憶分享的,米雲補充對比湖南老家的一天學校學習生活。
作為一個八零後,我們對於童年的記憶,很多都來源於孩時的小學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心中的小學,有書的墨香味,有清脆的讀書聲,有關心我們的老師,有熱情的同學,這樣的小學校在城市,在農村,在郊區,在山野,在平原,處處都留下了80年代一輩人的回憶。
在這樣的小學校教室裡,雖然有透風的窗戶,有寒冷的教室,沒有完整的桌子板凳,沒有漂亮的花花草草,但有對知識非常渴望的同學,有滿足學生們遊戲的小操場,有對學生無私關愛的老師,有會音樂的還有會畫畫的全科老師,米雲的父母也是全科老師,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勞動、體育、和思想品德等學科,就是所有的學科大滿貫的教,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所有科目全教,以前的小學老師都是全科教育,校長也是,校長一般只教一兩門學科,聽親人說父親是教初中實驗班的,教化學和物理,只不過米雲的父親在年青時期不愛教書,尤其是湖南和湖北兩省教書不方便,編制不好弄,沒有從民辦轉公辦老師,教了十幾年就下場出來修手錶了。
分享80後網友一個全景式的回憶,展現一個八零後三十多年前在一個北方農村小學校的一天,如果你的童年也是如此,那麼和米雲一起展開回憶的思緒,看能有多少共鳴。
時間定格在十一月的早晨,也是米雲的生日月份,農村的平原裡,微風裡帶著寒氣,輕輕吹拂著剛剛出土不久的冬麥苗,東方的魚肚白鑲在藍色天空,屋子旁邊落完樹葉的大楊樹上,幾個麻雀在歡快地跳躍著,叫著,滿地都是枯黃的落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村裡的廣播每天都是那麼準時響起,當一縷橘紅色的陽光灑在窗前的時候,同學們會不情願地張開朦朧的眼睛,離開了溫暖的被窩,穿好衣服到院子裡的陽光下伸了一個懶腰,然後完成洗漱。
北方同學是吃完早飯後,背起軍綠色的書包,大步朝村裡的小學校走去,一路上從一個人到三個人,到一大群同學,當踏入學校的時,用拖拉機機轉輪做的鈴已經被校長敲起,”噹噹噹,噹噹噹“,聲音有些沉悶但傳得非常遠,後面的同學加快了腳步。
八點了,同學們開始了上午的課程,我們的教室在北側一排的中間空置,紅磚紅瓦,兩側還帶著四扇大大的窗戶,不過此時教室裡顯得有點暗,因為窗戶已經被我們每個人從家裡帶來的高粱杆給封上了,但有些淘氣學生,總是喜歡留一些小洞出來,平時塞上紙,太暗了就拿下來。米雲的南方老家有點不同的就是早晨洗漱完畢就去學校早自習,然後在學校用早中兩餐,湖南這邊都是集體在學校搭餐。
第一節課是郭老師的語文課,他四十多歲,人非常瘦,但寫在黑板上的字顯得特別有力量,這一課我們學古詩《梅花》,老師用鋼勁有力的粉筆字寫下在黑板上寫下了全篇內容,一邊指著黑板一邊教我們讀,梅花在我們農村不多見,倒是這樣的景色讓我們感覺很美。這個南方差不多,教材全國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